(一)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政府加速海上风电建设
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拜登首次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返《巴黎气候协定》,预计美国能源政策将由发展传统能源转向支持清洁能源,海上风电即将迎来建设热潮。美国内政部海洋能源管理局将对太平洋沿岸的潜在风能进行评估,为商业风能租赁区块出让奠定基础;美国国税局近日发布海上风能发展指南,允许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启动建设后的十年内投入运营;内政部安全与环境执法局和海洋能源管理局签署备忘录,在协调沿海风力发电厂建设中加强战略协作,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二)美国能源部拨款研究海上风电环境影响
近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将投入高达1,450万美元的环境研究资金,为未来开发海上浮动风能做准备。经费重点资助以下三个领域:(1)海上风电对美国西海岸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估和技术,(2)海上风电对商业捕捞物种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和技术,(3)美国其他海域环境基线研究及环境监测技术研发。
(三)日本计划10年内在其专属经济区开采海底金属矿产
日本政府正计划商业化开采南鸟岛附近富钴结壳资源,以确保国内原材料钴的稳定供应。至2022财年前,通过声学测量和无人深潜技术评价资源量,筛选矿区范围;在南鸟岛建立港口,码头满足8000吨级矿石运输船靠泊。至2023年底,在公海选定潜在的采矿备选区。至2028年底,建立完善的深海采矿技术,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确定采矿目标靶区。
(四)印度发布北极战略,意欲涉足北冰洋
印度作为北极域外国家,对此涉足甚少,仅于2007年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建立1个研究基地和2个观测站以保持存在感。但近期印度发布北极政策文件(草案),试图加入北极地区地缘政治圈。文件声称:“印度希望利用其在喜马拉雅和极地研究方面的庞大科学储备和专业知识,在北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为确保北极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自我测评:英国六个海洋机构世界一流
日前,英国“研究与创新基金会”发布对其下属或资助六个海洋研究机构的评估报告,认为它们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在创新性、重要性和严谨性上都达到国际一流或世界领先水平。六个中心为英国南极调查局、国家大气科学中心、国家地球观测中心、国家海洋学中心、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英国生态水文中心。同时,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也发表报告,评估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研究工作中99%具有国际意义,79%为国际优秀或世界领先。
(六)全球海洋变暖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3个研究机构20位科学家组成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上第一份2020全球海洋环境(温度和盐度)变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海洋升温持续,吸收了20亿焦耳的热量,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变化态势加剧,海水垂向层化持续加强。海洋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加,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七)全球气温上升趋势稳定,2020年与2016年并列史上最热
尽管2021年的头一个月北半球遭受寒流袭击,但根据美国宇航局纽约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ISS)的报告,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与2016年非常接近,比1951-1980年基线的平均温度高1.02℃,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是使地球持续变暖的主因,但去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和全球新冠疫情也影响了全年平均气温。前者烧毁了4,600万英亩土地,向大气中释放的大量烟雾和微粒会阻挡阳光并可能稍微冷却大气;后者促使全球大规模停工,减少了污染粒子排放而使更多阳光到达地面,产生变暖少许作用。
(八)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发布新版海底地形数字模型
近日,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EMODnet)通过整合、重处理船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形成最新版海底地形产品(DTM),网格分辨率达到115m×115m,范围涵盖地中海、黑海、东北大西洋、北冰洋和巴伦支海,且提供强大的3D可视化功能。EMODnet是由欧盟支持的开放数据服务平台,可通过EMODnet Bathymetry门户网站获取最新版海底地形数据。
(九)德国科学家绘制全球海底淡水资源分布图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所(GEOMAR)科学家通过收集、分析和整合全球300个资料翔实的海底淡水资源保护区信息,绘制全球近海海底淡水资源储量分布图。结果揭示,近海海底淡水资源储量丰富,达1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现今黑海水量的两倍。最重要的储水区位于离岸55公里以内的海平面以下100米水深处,形成于250万年前,当时海平面低于今天。该项成果近期发表于《地球物理学》。
(十)欧海神草可以帮助清除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近日,巴塞罗那大学研究团队对地中海的欧海神草(Posidonia oceanica seagrass)研究表明,这种海洋特有的显花植物在清除海洋微塑料、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欧海神草根茎在海水机械冲刷作用下,形成球状的木质纤维团块,团块随浪飘荡,可捕获海水中的塑料细丝、纤维和比海水密度大的聚合物碎片。在风暴潮的作用下,捕获微塑料的团块再被冲击到海岸,可由人工清理。据估计,每公斤海草纤维团块中约有1470片微塑料,捕获微塑料能力远高于树叶或沙子。该项成果近期发表在《科学报告》。
(广州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