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公司推出开放式太阳能水上无人艇(USV)
近日,美国海上设备公司SeaTrac System开发的一款续航持久的太阳能USV上市。该USV具有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避碰功能,最大航速可达5节,有效载荷功率500W,有效载荷容量70kg,可以支持长时间的海洋数据采集和通信。它配备船体自动扶正功能和高功率的发动机,可以在从近海到远洋的任何海洋环境中运行。USV适用于海洋水文研究、气象和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声学测量,也可用作通讯数据网关和移动式定位浮标。
(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极发现大型气田
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极喀拉海发现一个天然气田,天然气储量约为8000亿立方米。该公司今年在喀拉海的两个许可区进行油气钻探,初探井深1621米。勘探结果显示,该海域具有很高油气潜力,地质储量很可能超过墨西哥湾、巴西陆架、加拿大和中东部分地区等油气高产区。
(三)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批准牙买加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的多金属结核勘探计划
ISA上周批准牙买加蓝矿矿业有限公司(BMJ)可以在CCZ区域7.5万平方公里的保留区进行多金属结核勘探,这片保留区为英国、韩国和海洋金属联合组织提供。“保留区”制度是为了确保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机制,各国在向ISA申请勘探权时需要提供保留区。至此,ISA签订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共有19个,深海矿产勘探合同总数31个。
(四)丹麦校企合作,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波浪能功率测试设备
丹麦能源局(EUDP)近日投资150万欧元,支持丹麦三家公司与奥尔堡大学合作研发世界最大的波浪能输出功率测试器。该设备计划于2022年3月建成,将调试丹麦一个风能和波浪能联合发电设施,以形成一个高效且成本优化的发电系统。系统稳定性是波浪能风电最难破解的问题之一,研发人员期望攻克技术壁垒,制造全球输出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波浪能发电系统。
(五)科学家建立南极桌状冰山断裂和漂移模型
桌状冰山是南极陆地冰川断裂后进入海洋形成的棱角分明的矩形冰山,冰山融化的淡水注入海洋会对洋流甚至全球气候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温度升高,越来越多的冰山从冰架上断裂脱落。为了解桌状冰山如何影响全球气候系统,科学家首次通过建模模拟了冰山的断裂频率和漂移轨迹,并使用卫星观测数据验证了他们的模型。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
(六)北极冰川融化加速海洋湍流运动
涡流是海洋环流运动形成的一种漩涡形“黑洞”。上个世纪起,就有科学家对北极涡流进行观测研究,他们发现,夏季北极涡流活动与其他海域类似,而冬季北极海域表层变得平静,但较深处依旧有明显的涡流形成。科学家通过建立高分辨率北冰洋海洋物理学模型发现,冬季漂浮在北极的海冰与表层海水摩擦,抵消了表层海水涡流并阻止了新涡流生成。但是,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越来越少,冰川与海水产生的摩擦效应将不足以消散涡流,因此涡流活动将会增加,这也会对整个北极的气候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七)潮汐也可以影响海底甲烷排放
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因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对海底甲烷排放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团队在北极海域的一个甲烷渗漏点进行了为期4天的沉积物孔隙压力和温度测量,发现在海底1米以浅的沉积物中,即使出现微小的压力变化,气体排放量也受到影响。涨潮引起的高压会减少排放量,而落潮引起的低压则会增加排放量。研究人员还提出,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减少海洋甲烷释放,下一步将安装长期监测设备进一步检验这种假设。
(八)冰期南极底层流上升减弱,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地冰期成因是地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冰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低30%,表明二氧化碳含量下降是使地球进入冰期的关键因素。近日,一个美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测试分析南极海域沉积物中硅藻化石的氮同位素变化,重建了冰期-间冰期的南极上升流变化模型,发现由于南极海底上升流的减弱增加了深海对二氧化碳的储存能力,从而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项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增加了冰期起源的认识,对预测全球变暖与海洋变化的相互影响也有重要意义。
(九)澳大利亚东海岸火山众多,板块俯冲是主要成因
澳大利亚板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然而在过去8000万年历史中,其东海岸却有着数百座火山喷发的痕迹,这与常理相悖。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在东海岸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挥发性岩石混合物,认为这种物质是由于东太平洋板块在俯冲过程中被推入澳大利亚大陆架下方,然后从火山中喷发出来的。这表明东海岸的火山喷发大多不是由于构造板块移动到地幔柱上方所致,而是板块俯冲活动造成。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该理论模型还可以用于解释美国西部、中国东部和百慕大周围等其他板内火山的成因。
(十)格陵兰冰盖融化加速,可能导致80年后海平面上升18厘米
格陵兰冰盖面积170万平方公里,若全部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7米。按以前的预测,至2100年,因为格陵兰冰盖部分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10厘米。但比利时列日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根据新的气候模型,预测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速度比以前的预测提高了60%,因此到2100年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增加到18厘米。这项研究近期发表在《自然·通讯》,数据也将应用到2022年的IPCC(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中。
(广州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