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哈斯基石油公司的委托,广州海洋勘探开发总公司对南海北部湾WUSHI17-1-1和WUSHI32-1-1井位进行工程地质钻探。与此同时,由于“863”项目“海底土体原位静动态探测技术-CPT”课题的码头试验工作已顺利完成,局领导决定利用此工程搭载,在钻探期间,进行“CPT”海上试验,即可对比钻探资料,又可降低成本。
正值隆冬季节,12月9日,船到达作业工区。由于“奋斗五号”大修后仅于4月底试航并完成了环工项目的2口钻探作业,但在试航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工区位于琼州海峡附近,水流急,渔船多(“奋斗四号”物探作业即受此影响)。因而,以郑土瑞、郑志昌为首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工作会议,充分研讨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多种应对措施和详细具体的作业步骤,以备意外发生。为了掌握抛锚以及钻探、锥探作业的最佳时机,船上进行了锚缆放气、测风向、测海流、推算潮汐等一系列工作,研究作业的每一个细节。幸好老天相助,作业期间无寒潮南侵,船12月12日开始,至16日顺利完成2口井位的钻探工作。高效的工作,规范的操作以及高质量采集的岩芯,给甲方现场代表Harold留下了良好印象,得到其高度评价。
当第1口钻探完成后,船上领导小组决定开始“CPT”海试工作。外方现场技术监理Harold是Husky聘请的加拿大籍专家,有着丰富的海上钻探、锥探和资料后处理经验,技术人员虚心请教,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如锥头角度偏大,锥头维护保养,资料采集后处理等。
海上试验期间,外方现场技术监理Harold对此套CPT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并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指导。他肯定了整套设备在设计理念和思路的可行性,认为已取得的数据可比国外同类设备,设备的技术水平可以国际接轨,希望有机会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进行此方面的合作。
(海洋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所 文:梁开 图:潘毅)
图1 长长的锥杆准备入海
图2 锥探海试
图3 CPT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