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海洋科学的历史,也就是海洋技术的发展历史,每一项重大突破的背后,几乎都有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有了回声声呐,才知道海山与中脊;有了深海钻探,才能证明板块理论,有了深潜技术,才会发现海底热液和冷泉,有了我们的“海马”号,才会首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巨型活动性“海马冷泉”,没有先进技术,就不可能有深海的探测。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探索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时期,我国加速了海洋强国的建设步伐,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发出了向深海进军的号角。
一直以来,我国在深海工程和探查技术装备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十一五”期间,来自不同单位和行业的院士和专家就在论证中建议尽早启动国产化深海遥控潜水器的研制,宜早不宜迟。2008年,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国产化“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研制项目的业主单位承担起历史的重任,率领研发团队历经6年刻苦钻研,终于在2014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现场海试验收,突破了深海遥控潜水器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大深度作业型深海遥控潜水器零的突破。“海马”号的研制成功,入选了2014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果”,并且一下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海洋技术及装备上的差距,打破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填补大深度深海作业系统的空白,。
“海马”号研制成功后,海马团队并没有陶醉在重大科研成果的荣誉之中,他们深深的体会到,装备研制的成功,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充分发挥“海马”号在深海探测中的作用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国深海遥控潜水器在深海探测方面的探索和应用几乎是从零起步,深海科学还有很多前沿热点有待“海马”号去揭晓,唯有继续发扬项目研制过程中那一股坚忍不拔、刨根问底的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于是乎,海马团队成员边学边干、不怕困难、探索创新。2015年2月,春节的假期还没结束,大多数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之中,海马团队已经在码头和海洋六号后甲板忙碌着,为“海马”号的首次应用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扩充改造和起航做准备,虽然“海马”号在海试的过程中,经历了17次下潜,但是这一次出航和下潜与以往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这次有实实在在的作业任务,她即将深潜海底,为我们的科学家去深海探索和解开谜底。果然,“海马”号不负众望,首次应用就在南海发现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海马团队首次尝到了科学与技术融合收获的喜悦。
成功的喜悦还没退去,“海马”号在六月份随母船海洋六号首次走出国门,远征太平洋。然而一到那里就出现了“水土不服”,海马团队鏖战三天三夜,几乎没怎么休息,终于让“海马”号适应了“水土”,填补了我国在海山富钴结壳矿区资源和环境调查手段的一项空白。
在随后的连续三年里,“海马”号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连续多次应用到多个地质调查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创造了多项作业记录,为科学家解答了一个有一个谜底,逐步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相融合的公共试验平台。
2018年1月23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肯定了“海马”号作为科技创新设备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的新要求。在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4月6日,“海马”号再起航,同时起航的,还有 来自包括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各地十几家科研单位的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或带着未解的前沿科学问题,或带着最新研制的探测工具和设备,或带着最新的技术方法,在“海马”号这个公共试验平台去追逐他们的梦想,并随“海马”号一起起航。科学和技术在“海马”号这个平台得到创新发展,焕发出春天般的勃勃生机,在水合物资源、冷泉环境和深海生命起源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新的发现,在新技术,新手段,包括大深度潜水器联合作业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和发展。
“海马”号一直走在了开发探索海洋的前沿。海马团队,为探索深海奥秘,勘查和开发海洋资源,将青春、梦想和寄托奉献给了蓝色的海洋。科技强国,海洋强国,海马团队一直再努力!
(陈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