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23:踏上新的旅程

发布时间:2015-06-17


  “踏遍七大洲,走遍四大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想当初自己懵懵懂懂的选择了地质学这个专业,却不知不觉中完成许多自己儿时的梦想——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尽览华夏大好河山;又不曾想到参加工作以后将会与大海结缘,我又有了与海洋亲密接触的机会!
  去年南海的第一次出海经历告诉我,克服晕船的过程是痛苦难熬的,有经验的同事告诉我,印度洋的海况会让我更难受……我还是坚决主动请缨,申请了大洋任务。最终得以如愿,登上了“大洋一号”船,参加大洋34航次第五航段科学考察。
  “这个航段的目标任务与以往的航次都有不同,几年后回过头来看,本航段有可能成为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和资源调查的一个新增长点!”,第五航段首席科学家石学法老师说,“本航段是首次在印度洋进行稀土资源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理事单位,派了两名调查队员——我和矿产所的刘永刚博士参加本航段的任务。本航段作业区主要集中在中印度洋海盆,作业内容主要是重力柱和箱式取样,途中需要完成若干个CTD站位,航段全程记录多波束、重力、磁力、浅剖和ADCP数据。
  记得临行前领导嘱咐我: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多学习了解大洋一号船上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工作中我发现,大洋一号船的日常运转是高效率的。分组科学、分工明确,作业组和装备组之间配合高效且默契,各司其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详细的班报记录,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取得海底岩心样品后,分类明确,封装科学合理。从首席科学家到作业组长,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空谈、不摆架子,永远都冲在最前面……我想正是这种工作精神,才保证了每次作业的顺利和高效。这都是值得我学习和铭记的。
  在作业中我发现,不管是重力柱取样还是箱式取样,都需要参考到多波束和浅剖的现场采集资料,多波束提供地形资料参考,浅剖资料可以判断此站位是否有足够厚的沉积物,两者结合,最后决定该站位是否可以进行地质取样,这样才能极大提高取样成功率。采集现场非常需要资料处理人员来提供更专业的帮助,从而进行数据资料的现场精细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任务仍在继续,我相信本航段的经历将会极大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作为资料处理研究所的一员,我希望未来资料处理人员也能在大洋航次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数据资料的现场采集工作中。

(资料处理研究所:赵斌)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