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54:“海洋六号”西太平洋海山区调查顺利收官

发布时间:2014-08-06


10套锚系全部收放完毕,完成地质、环境和生物共35个测站,海底摄像68.3公里,多波束测线818公里

 

  当地时间7月27日10时,“海洋六号”全部完成46个测站测线的西太平洋海山区资源与环境调查任务,驶向位于东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自起航16天以来,“海洋六号”先后完成11个地质取样测站、24个环境和生物测站的调查,多波束测线818公里,并在采薇海山成功收放10个锚系,海底摄像68.3公里。其中,箱式测站12个,多管取样2个,生物分层拖网6个,垂直生物拖网7个,CTD全水柱采水和200米采水各4个。
  本航段任务主要由以锚系收放为主的环境调查和以地质取样为主的资源调查构成,将全面、立体地反映海底资源和环境概况。“海洋六号”自7月13日抵达海山工区后,全体队员昼夜奋战先后完成诸如锚系收放、海底摄像、多管取样等多种难度系数较大的调查作业。7月15日至7月24日,“海洋六号”先后在采薇海山西北部收回了去年同期布放的6套锚系,并在东南部新布放了4套锚系;新布放的锚系将在采薇海山进行为期一年的环境监测与样品采集工作。7月26日7时左右,“海洋六号”抵达西太平洋海山区的维嘉海山,并先后完成2个箱式测站、1个多管取样。
  本航段环境调查通过箱式、多管取样获取了用于底栖生物研究的沉积物样品,采用CTD和生物拖网获取了用于浮游生物研究的海水样品。其中,分层生物拖网首次尝试进行3000米近底层生物幼体采集,用于研究浮游生物的扩散与迁移机制。至此,采薇海山环境调查长期观测和定点采样相结合,实现了海山环境监测与调查全覆盖,并将据此获取采薇海山环境基线数据。
  按照大洋32航次设计,“海洋六号”将自此经过9天航渡到达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进行大约一周的作业后结束第一航段调查。

(中国国土资源报 毛志红)

 


布放锚系沉积物捕获器

 


锚系合影

 


生物拖网

 


作业现场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