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沙发上的兄弟
当地时间7月24日18点30分,“海洋六号”正在等待半小时后布放采薇海山第10套也是最后一套锚系。
此时,记者碰巧路过调查部部门长王俊珠的房间。门敞开着,透过狭仄的空间可以看到沙发上睡着一个人,光头、赤脚,半掩着脸,身上也没有盖毯子之类,一看就是不知不觉睡着的。走近一瞧,果然是王俊珠,也是青年突击队队长、锚系收放的现场指挥。
“这样睡会着凉的。”对方沉睡着没有反应,记者看了看表,还有30多分钟就要布放一套500多米长的锚系了。这已经是锚系作业第10天了,他晚饭前刚现场指挥完1套锚系布放,最近还连夜组织策划走航期间的活动,也许太累了吧。记者实在不忍心叫醒他,拍了几张照片悄悄走开了。
锚系一般要求白天海况好的时候布放,他头一回担当10套锚系收放这么大规模的现场指挥,更是头一回指挥晚上布放锚系,比较有挑战性。
19点整,天黑下来,锚系收放工作小组人员全部到位,王俊珠也不例外。他与相关人员分头交代之后,便开始指挥现场按照各类设备、仪器和浮球的顺序穿绳、打结。每发出一次指令,他都自己率先带头去做,以实际行动召集大家一起干。同时,他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统筹现场各环节的衔接,以及轮机、驾驶台等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现场每一个微小物件在什么地方,他似乎都一清二楚,总能在急需之时迅速找到。动作敏捷、胆大心细、有张有弛,在他的指挥与带动下,锚系布放进度一次比一次加快。
锚系布放难点在尾端,尾端设备浮球多、距离短,通常无法直接布放,他和锚系负责人张东声、徐鸣泉多次讨论,决定利用吊机整体布放,又研究了如何避免浮球缠绕、打结等各种细节。当近20米长的锚系尾端设备对折整体吊起来时,像极了一串空中风铃,在他的指挥下,被吊机一步一步移至舷外。在布放最后一个水泥重块的时候,由于周围设备较多、空间狭小,再加上光线不足,他转身时设备碰到腿,露出很痛苦的表情。大家围上去问候,他强忍着笑了笑,就又跳到一米多高的水泥重块上忙着去挂钩了。
20点40分,当水泥重块缓缓钻进大海之后,甲板上沸腾了:采薇海山10套锚系全部布放成功!这一刻,一幕幕精彩瞬间在记者脑海中回放。从7月15日回收第一套锚系开始,记者就开始密切关注并记录一套套锚系收放,“海六”兄弟们10天来的辛苦可以说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
“呵呵,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随着海况逐渐变差,海上作业多了不少急、难、险、重的任务,首席助理于彦江心思细腻、稳健牢靠,不仅全程参与锚系收放还统筹安排其他海上作业,对现场任何异常都能明察秋毫。首席助理张东声和锚系负责人徐鸣泉、王俊等人,白天忙着收放锚系,深夜聚在一起设计锚系结构、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锚系设备。甲板组、绞车组的队员们不分年龄大小只顾埋头干事,驾驶台和轮机人员更是日夜坚守,在幕后默默支撑。
“兄弟们,打完这场硬仗,你们都该好好补一觉了!”凝望着深夜的海面,记者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国土资源报 毛志红)
大浮球投放入海
投放小浮球
给水泥重块挂钩
布放最后一个水泥重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