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广州海洋局南部海域百万区调成果获评优秀

发布时间:2019-09-10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南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成果进行了评审。在审阅报告、附图并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后,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全面、系统、翔实地展现了南海及邻区有史以来专业门类最全、覆盖范围最广、调查资料最详实的重大地调成果,将会对我国南海海洋权益维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军事海防等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为成果报告编写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南部海域百万区调”项目自2016年启动,历经三年协同创新、艰苦攻关,编制完成了我国南部海域第一代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的1:100万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系列数字图件,全面系统展现了南部海域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最新成果。本次提交的图件是在2018年底提交的“一图一库一报告”初审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改进和完善,并新增发表了科技论文20余篇、科普文章6篇,全面超额完成项目任务。在南海成因演化、南海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深部壳幔结构、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认识。

  一是首次编制南部海域构造图,提出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和南海“弧后扩张与左旋剪切”新的演化模式,重塑了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项目组以地球系统科学和板块理论为指导,编制出我国第一代基于实测数据的1:100万南部海域构造图,提出了东亚大陆边缘板块汇聚带作为欧亚与菲律宾海两个板块边界,划分了三级构造单元。重点揭示晚中生代以来南部海域在欧亚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特提斯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互作用及演化过程的大地构造格局多变性和复杂性,突出了东亚大陆边缘板块汇聚带的构造属性。其次,创新性地提出南海“弧后扩张与左旋剪切”演化模型,认为古南海俯冲导致其弧后扩张是南海形成的基础,菲律宾海板块北移形成的左旋剪切是扩张的触发因素,俯冲后撤导致扩张脊往南跃迁,印-亚碰撞中南半岛挤出左旋走滑导致南海西南海盆扩张轴从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南沙-北巴拉望地块与卡加延脊碰撞受阻,导致南海扩张停止。

  二是厘定南部海域地层系统,首次建立新生界对比框架,实现全海域地层对比,获得了花东海盆-加瓜海脊构造与及其成因的新认识。项目成果以区域构造格架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围区地层及海域基底性质与地层系统;针对南海东西、南北地层发育的差异性,通过区域大剖面和骨干剖面地层对比,建立全海域地层对比框架;编制新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第四系厚度图,揭示了南海新生代沉积演化格局;此外,对花东海盆地层提出新的认识,认为花东海盆是西菲律宾海盆的一部分,加瓜海海脊曾是西菲律宾海盆的转换断层带。

  三是准确刻画了南部边缘海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强化海洋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系统查明了南海海域基本地貌格局,建立了完善的中国南部海域地貌分类体系,系统识别了47个三级和22个四级地貌类型;新发现一批海底地理实体。首次对南海及邻区地理实体进行系统命名,其中245个海底地名已获国务院批准颁布施行。

  四是建立起一套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提升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水平。该体系包括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行业标准、海上调查作业方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编图技术方法等,已获得11项专利和著作权证书。

(杨楚鹏)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