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白鹿乘风而来,“太阳号”船“破浪科考”

发布时间:2019-09-10

 

  824日下午,受热带气旋“白鹿”影响,南海北部局部海域浪高达3 m,在东沙群岛附近进行中德联合科考的“太阳号”调查船明显受到海浪的强烈冲击和肆意拍打。“太阳号”凭借庞大的“身躯”(满载排水量8900吨)和先进的船体设计,依然乘风破浪,顽强行进。截至25日中午11时,“太阳号”仍顺利完成了3个站位的CTDPN(浮游拖网)测量以及1个站位的多管与重力柱取样工作,可谓无所畏惧。

  此刻外面风雨大作,最大风速达到26m/s,船起伏摇摆不定,在舱内明显可以感受到阵阵的失重感,但却一点也没有妨碍地质小分队的分样工作以及“Sonne”(太阳号)船的海水过滤分析工作。大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太阳号”不畏狂风勇敢作业的底气主要来自于船舶的防浪设计。815日的机械室参观过程中了解到,“太阳号”为了对抗海浪产生的船体摇摆,配备一对折叠式的减摇臂以及两条紧贴船体的人造“鱼翅”减摇鳍,水动力作用在减摇臂/鳍之上形成减摇力矩,从而减少船体横摇。在这两类装置的加持下,对重心较低、排水量8900多吨的“太阳号”来说,应对3m以下的海浪完全不成问题。

  “白鹿”为西北太平洋产生的强热带风暴,暂未上升到台风级,已于258时登陆福建沿岸,目前进入广东省,这是本航次遇到的第一个热带风暴。此前天公作美,超前完成计划工作量,并在珠江口以东测线上增加6个深水站位,相比去年中德航次搭乘“海洋地质十号”在南海北部作业时顺利许多。去年9 “海洋地质十号”在海上遭遇22号大台风“山竹”,期间投放的波浪浮标记录了完整的台风浪特征参数,广州海洋局环工所胡梦茜已模拟了“山竹”的运动特征,此次更在航次工作之余对“山竹”台风浪数值模型进行了改进,与浮标数据对比精确度提高至86%。这一工作的开展可为之后深入研究华南地区海岸带的风暴潮灾害奠定基础,以服务于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工作。

胡梦茜)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