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信息】海洋科技动态

发布时间:2021-06-18

  

  (一)法国Sercel公司推出适用于浅水海域的海底地震采集设备

  Sercel是法国一家地震勘探设备研发公司,近日,他们推出一款新的海底地震设备GPR300,可在水深300m左右的浅水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GPR300采用了Sercel独有的宽带数字传感和海床节点校正技术,使数据具有高保真度,可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全波形反演地震成像模型,满足油气行业对于浅水区储层优化的高质量地震数据需求。

  (二)荷兰为鹿特丹碳捕集项目拨款21亿欧元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也是欧洲最大的海港。近日,荷兰政府拨款21亿欧元(约25.6亿美元)给鹿特丹的一个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约占其2021年度所有可持续发展项目预算的一半。该项目由埃克森美孚、壳牌、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和美国空气产品四家公司共同运营,将捕集鹿特丹炼油厂和氢气生产厂排放的碳,然后运输并储存到大西洋北海气田开采后的储层中。根据鹿特丹港务局的计算,CCS的成本约为每吨80欧元,而目前该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费为每吨50欧元,这意味着政府将补贴CCS的成本差额。

  (三)巴拿马扩大海洋保护区范围,提前达到保护目标

  柯义巴(Coiba)国家公园位于巴拿马西南海岸附近,由38个岛屿组成,其周边海域于2015年被划定为海洋保护区,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且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今年1月,巴拿马加入“自然与人类雄心联盟”(HAC),HAC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使地球上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得到保护(30×30倡议)。今年世界海洋日,巴拿马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扩大柯义巴海洋保护区的范围,面积增加了约5万平方公里。加上其它保护区,巴拿马海洋保护区总面积达到9.8万平方公里,超过其全国管辖海域面积的30%,已达到HAC倡议的目标。制定此计划的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认为,扩大海洋保护区有利于巴拿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确立其全球海洋保护领导者的地位。

  (四)新方法重建温度模型,末次冰期南极并不寒冷

  末次冰期以来,南极洲气温急剧上升,科学家常用同位素法进行历史气候建模。此前有研究估算,末次冰期南极洲的气温比现在低约9°C。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领导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两种新方法重建末次冰期南极洲的温度:一是通过钻孔测温法测量南极冰盖钻孔中的温度梯度,二是通过分析冰芯中空气含量来分析南极积雪的时间演变特性。两种方法产生的结果相似,证实了它们具有可靠性。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期南极洲东部气温仅比现在低4~7°C,而南极洲西部的气温比现在低约10°C,这可能与当时冰盖的海拔高度有关,因此当时南极洲部分地区可能并不寒冷。

  (五)美国地调局建议:研究沉积物管理对沿海障壁系统的影响

  障壁岛(barrier islands)或障壁坝是沿海发育的一系列沙岛或沙坝,通常平行于海岸伸展,与海岸间有泻湖相隔,对泻湖起屏障作用,可保护沿海社区或生态系统免受极端天气影响,因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障壁岛的形状和大小会随波浪和潮汐过程、沉积物输入和海平面变化而改变。沿海沉积物的增减实际上可以通过调节输入或清除等方法实施人为干预,这是减轻沿海灾害、防止海水侵蚀和洪灾的一种手段。近日,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研究报告,阐述了沉积物管理对沿海障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物种、生物栖息地、障壁岛物理特征和海岸带弹性(海岸带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对灾害的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报告建议,应对障壁岛周边沉积物管理活动进行长期监测,以评估其对沿海生态群落和恢复力的具体影响。

  (六)全球海洋有害藻华首次得到定量评估

  有害藻华(HAB)是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沿海经济的一种海洋灾害。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收集整理了1985~2018年间全球HAB事件记录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首次定量评估了全球HAB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发现在全球尺度上,HAB事件并没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但在个别地区确实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增长,部分地区的HAB事件和当地某种毒素爆发有关。研究还发现,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各地区报告的HAB事件变多,但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水质监测工作的不断改进使HAB事件越来越容易发现。从长远来看,水产养殖能使HAB得到更及时的监测和管理,降低对海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项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地球和环境》。

  (七)海洋变暖和酸化降低全球珊瑚礁碳酸盐产量

  具有碳酸盐骨架构造的钙质珊瑚礁对海水温度和酸碱变化极为敏感,而碳酸盐产量是珊瑚礁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模型研究了不同气候情形下的珊瑚礁表面变化,预测了在未来海洋变暖和酸化背景下,全球183座珊瑚礁碳酸盐净产量的变化。科学家发现即使在不考虑物理侵蚀的乐观情形下,到2050年全球珊瑚礁的净碳酸盐产量依然会下降71%,到2100年下降77%。而在全球较高碳排放的情形下,仅由海洋酸化导致的净碳酸盐产量下降就超过了当今总产量的31%,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浪也对其净碳酸盐产量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持续的气候变化将从根本上减少世界上大多数珊瑚礁的净碳酸盐产量,如果大气二氧化碳排放无法在短期内得到稳定,全球珊瑚礁将很难保持其应有的功能。

  (八)科学家提议在大堡礁实施人工海洋碱化,帮助恢复生态系统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岸,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结构体,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威胁下,大堡礁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大规模珊瑚白化导致其生态失去平衡。为了给珊瑚礁生态恢复争取时间,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在大堡礁实施人工海洋碱化,以抵消人为碳排放造成的海洋酸化影响。科学家使用大堡礁周围的水动力—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型,模拟船只施放碱化剂后,大堡礁周边海水酸碱度的改善效果,发现持续施放碱化剂可以抵消之前人为导致的海洋酸化,但在碱化剂停止注入后,效果会反弹。此外,碱化剂的过度施放也会对珊瑚礁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还需针对大堡礁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精细刻画,提高模拟分辨率。这项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研究快报》。

(广州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汇编)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