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信息】海洋科技动态

发布时间:2021-06-07

 

  (一)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推出新型深海漫游车

  近期,GEOMAR研发的深海漫游车Panta Rhei于波罗的海顺利完成首次海试。漫游车外形似火星探测器,重约1.2吨,机身为矩形平台,安装有各类液压管、电缆和传感器。该设备有六个实心塑料轮子,可在海床上长期自主缓慢行走,最长续航时间一年。开发漫游车的初衷是测量深海海床中碳循环的时空变化,并跟踪海底生态系统与海表物质沉降过程的耦合。

  (二)美国哥伦比亚世界项目(CWP)发布报告《加速海上碳捕集与封存:消除二氧化碳的机遇与挑战》

  CWP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起的一个论坛,旨在动员大学学者、研究人员与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挑战。5月26日,CWP发布一份新报告,阐述了海洋碳捕集与封存(CCS)面临的关键机遇与挑战。该报告总结了2020年10月CWP举办的海洋二氧化碳封存风险研讨会中提出的CCS未来重点领域和潜在封存地点,以及每个CCS项目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标准。报告认为,海洋CCS项目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1. 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海底注入系统的工程设计、测试和技术集成;2. 可持续的CCS长期监测技术;3.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调查和部署;4. 海洋CCS项目的政策趋势,尤其是投资政策;5. 为海洋CCS制定法律法规框架,以支持项目持续开发;6. 建立跨学科的参与机制,以促进技术、监管和财务之间互相协调;7. 研究公众对海洋CCS的认知和态度。

  (三)英国Sonardyne公司推出便携式海底跟踪系统

  水下定位和惯性导航制造商Sonardyne公司最近推出一种新的便携式海底跟踪装备Micro-Ranger 2,用于浅水超短基线(USBL)系统。该装备外观类似于一个小型行李箱,内置一个系统收发器、GNSS天线、两个应答器和一个命令集线器,可用于追踪潜水员和ROV、AUV等海底运行设备,内置电池可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并且可以快速启动并运行,适合与小型ROV配合进行浅海水下设备检查工作。

  (四)埃及地中海航运公司(MSC)推出小型ROV

  近日,MSC公司推出了一款轻量级ROV(MiniSpector),易于携带和布放,降低了对搭载设备的需求,可以节省运行成本。MiniSpector具有七个水平和垂直推进器,具有高机动性、稳定性和有效的载荷能力。此外,MiniSpector还可进行一般性高清视觉检查(GVI)和近距离视觉检查(CVI),以监测海上平台和海底管道的安装和维护。

  (五)希腊雅典大学正在开发水下辐射探测无人机,以协助预警海啸

  已有研究表明,陆地地震活动前几天会有少量氡气(一种放射性气体)释放到土壤中,监测氡气含量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地震。据此,雅典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检测海底辐射的峰值变化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水下地震。作为海洋生态系统放射性活动监测(RAMONES)项目的一部分,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可探测辐射的水下无人机,以帮助建立海啸预警系统。据设想,该无人机将有自适应、多功能和自主操作能力,采用人工智能和环境建模的方法,监测和处理海洋放射性数据,为健康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预测提供依据。

  (六)捷克科学家研发可分解微塑料的微型机器人

  近年,人们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中(如深海海底和南极冰层)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污染日渐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目前,光催化是已知最节能的微塑料降解方法,但有效的光催化剂和反应环境却难以制造和实现。捷克化学与技术大学研发出一种具有混合动力的微型机器人,内置光催化和磁性材料,可在海水中自由移动,当机器人接触到微塑料时,内置材料会加速微塑料的降解。目前,该技术可以完全分解聚乙二醇(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科学家正在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塑料降解的方法。该项研究近期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

  (七)格陵兰冰盖西南部是一个大型汞源

  汞是一种剧毒金属元素,具有高迁移性,可在常温下蒸发并以气态形式参与全球循环,因此,汞污染是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然而,现有的全球汞预算中,并没有纳入格陵兰冰盖的汞源。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测量了夏季融冰期格陵兰冰盖西南端三个冰川流域融水中的汞浓度,发现冰盖融化后会将大量汞输出到下游峡湾,其输出的溶解汞每年高达42吨,约占全球河流向海洋输出总量的10%,是有史以来科学家们在天然水域中测量到的最高浓度的溶解汞之一。该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八)太平洋深海沟沉积物中发现高浓度汞

  近日,发表于《自然·科学报告》上的论文揭示太平洋深海沟沉积物中存在高浓度的汞。这项研究由丹麦、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合作开展,测量了东太平洋阿塔卡玛(Atacama)海沟和西太平洋克马德克(Kermadec)海沟及其相邻海域的沉积物汞浓度和通量,发现阿塔卡玛海沟沉积物中汞浓度最高达401 ng/g,接近世界受污染最严重的一些海域陆架沉积物中的汞浓度,甚至高于许多由工业排放直接造成污染的地区。这表明人类向海洋排放了越来越多的汞,令人震惊。但作者也表示,海沟沉积物中的汞可以封存数百万年,不参与全球汞循环,而且板块运动也可以将部分汞带入地幔深处。

  (九)科学家研发便携式环境DNA测序设备,成功识别海洋物种

环境DNA(eDNA)是指从环境样品(如水体、沉积物等)中提取的DNA,不需要对任何目标生物进行分离。只要一种生物在海水中待过,它也会如人的脱落皮屑、排泄物等一样在水中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就是eDNA。美国科学家使用新开发的eDNA测序设备在佛罗里达海域中成功识别和发现53种水母,该设备的主机仅为手机大小,可实时显示被测样品的DNA序列。这种eDNA测序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快速识别海洋中濒临灭绝、侵入性或危险的物种,以及难以通过传统手段观察到的物种,可以预警游泳者可能遭受伤害,对海洋生物保护更是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

  (十)美国科学家揭示慢滑移地震机制

  慢滑移地震是一种能量释放缓慢的地震,间歇周期性地重复发生,比一般地震持续时间长得多,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周甚至几年。此前有研究发现,慢滑移地震事件在俯冲带的板块构造运动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尚不清楚它们与破坏性地震有何联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们利用新型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地震CT扫描)和超级计算机对新西兰Hikurangi俯冲带进行研究,通过模拟该俯冲带的物理、结构和力学特征,还原了过去二十年中监测到的慢滑移地震事件,加深了对断层载荷作用过程和瞬时慢滑移的理解。这项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广州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汇编)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