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信息】海洋科技动态

发布时间:2020-11-04

 

  (一)马来西亚支持维护船与钻井平台碰撞,造成两人死亡
  10月27日,在加里曼丹岛外离岸约7.7海里的南海海域,支持维护船“大洋黄玉”号(Topang Topaz)在恶劣海况中锚链断裂,撞击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一个钻井平台。事故时这艘船上载有187人,其中125人跳入海中,两人死亡,其余被救出。撞击后维护船严重损坏,但没有沉没,石油公司将对平台结构进行彻底评估。

  (二)ROV与AUV双体合一,服务于海洋油气开发
  美国休斯顿机电一体化公司(Houston Mechatronics)目前正在开发新型海底机器人Aquanaut,可以在海底从AUV模式转换为ROV模式。在ROV模式下工作,Aquanaut的动力可持续一天,AUV模式下消耗的功率更少,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工作时间至少延长了50%。挪威Stinger Technology公司已与休斯顿机电公司签订协议,计划在2022年率先将这种机器人服务于北海海洋油气开发,主要用于平台和管道的维修和保养。


  (三)美国将建设浮动海上风力发电站
  美国海上风电开发将进入第二阶段,缅因州计划建设浮动式海上风力发电机,预计其它多个州会跟随。这种新型风力涡轮机可以在附近的港口组装后拖曳出海,通过系泊缆绳固定在超过50米水深的远海海域,建造成本低于现有的风力发电机。据估计,在美国东海岸七个州中正在实施或规划中近海固定式风力发电站涉及的资本成本为700亿美元,将产生18.6吉瓦的电力。

  (四)法国成功研发深水AUV,深潜6000米,连续工作48小时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展出了其研发的新型AUV,命名为Ulyx。Ulyx可以悬停在某个地点,然后重新启动,配备了一系列非常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可精确测量水深。Ulyx使法国进入了由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主导的深潜俱乐部,具备探索海洋深渊的能力。

  (五)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将研究海底微生物,以生产海洋生物药物
  目前,已有14种源自海洋的生物药物获得美国联邦监管机构的批准,其中包括各种治疗癌症、对抗病毒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另有23种正在通过FDA的临床测试。近期,斯克普里斯和海洋探索基金会共同主导一个由NOAA支持的项目,利用ROV在深海采集藻类和微生物,从中分离出使它们免遭掠食者吞噬的化学毒素,研究这些毒素以生产新的药物来帮助人类对抗病毒和癌症。


  (六)美国拨款5300万美元,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机器人浮标机群以监测海洋健康状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5300万美元资金,建立“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阵列”(GO-BGC Array),具体方案由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共同实施。该阵列将在全球范围内建造和部署500个自动海洋监测浮标,采集表面和2,000米深度之间海洋化学和生物学的观测资料,以float数组流式传输的数据将在采集后的一天之内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科学家使用。科学家利用观测数据能够追踪有关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问题,监测、预测海洋变暖和海洋酸化对生物的影响。


  (七)南极海域深部变暖速度远超海洋平均水平
  德国科学家通过“极星”号破冰船在南极韦德尔海的同一地点进行了30年温度和盐度高精度测量,发现在在过去的30年中,由于西风带加剧和风向发生了变化,海水的流动速度每10年增加一倍,洋流向韦德尔海深部输送了更多的热量。在超过2,000米的水深处,韦德尔海吸收的热量是全球海洋平均热量的五倍,导致温度持续稳定地每年增加0.0021至0.0024摄氏度,如此剧烈的深度变暖最终可能削弱环绕南极洲的强大海流 。


  (八)中国燃煤发电厂排放的铁微粒随风飘洒至北太平洋,是好是坏?
  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中国燃煤电厂排放的铁粒子随风飘落到夏威夷以北数百英里的海域,可能会改变大气中的碳平衡和海洋生态系统。铁是一种对海洋生物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刺激浮游植物的生长,抵消了燃煤过程中释放的部分二氧化碳。但是浮游植物的过分发展可能又损害其他生命,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变化是好是坏。


  (九)大西洋0~200米水层容纳12~2100万吨微塑料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的4%,但制造了17%的废塑料,3.3亿人口中的每人每天就造成约340克塑料垃圾。部分垃圾分解成微塑料颗粒,进入到海洋、土壤和大气中,其对生物健康的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海洋微塑料含量估算。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西洋上有数百万吨微塑料,仅200米以浅的上部水层就有大约12至2,100万吨废物。


  (十)限制捕杀大型鱼类,可以减少CO 2排放
  金枪鱼、鲨鱼、鲭鱼等大型鱼类身体中的碳含量约为10%至15%,当其自然死亡时会迅速沉入海底,所含的大部分碳被封存在海底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这是“蓝色碳”的一种形式。但是,当鱼类被捕获食用,其中所含的部分碳会在几天或几周后以CO 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法国蒙彼利埃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渔船不但通过消耗燃料产生温室气体,而且因为捕鱼释放出额外的CO2。


  (十一)澳大利亚海岸发现的巨大珊瑚礁,高度达500米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在大堡礁北端发现的巨型珊瑚礁呈圆锥状,基座宽度约1,500米,上升500米到达近海面处,宽度只有40米。这个珊瑚礁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科学家在此发现了大量海绵和软珊瑚,以及多种鱼类。

(广州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