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海洋局组织“海洋地质十二号”船顺利完成成果转化项目—2020年中山大学南海深地震反射剖面综合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任务。此次数据采集任务共分两个航次、历时80天完成,总航程14000余公里,获取到南海二维深反射地震数据2081公里,海洋磁力、重力数据1800公里,海底地震OBS 50站位,取得多项调查创新成果。
一是长排列二维多道地震系统首次采用连续采集工作模式,在保证施工效率前提下,成功记录到双程旅行时20秒记录长度的深地层反射信息,预测穿透地层最深可达60千米。
二是项目共投放OBS 50站位,基本覆盖南海陆坡区、陆架、深海海盆、岛礁区等多种地质构造区域,单台OBS采集数据横向追踪距离达160千米,与二维多道地震联合应用,理论上可囊括南海全部地形海域大尺度深部地质构造追踪和成像。
三是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调查任务施工区域范围广、施工测线长、施工项目多等特点,科学分析工区分布和调查项目时长,积极调整施工方案,优化施工顺序,合理调配护航船护航时间,即使在两个台风影响和走航超过2000公里的情况下,施工效率仍达到62%,节省了40多天护航船护航费用,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提升了科技成果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益。
(王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