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信息】海洋科技动态

发布时间:2020-09-02

 

   一、广东省将加快推动组建深圳海洋大学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发布的一份答复函透露,将全力支持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协助筹建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组建工作。两年前有官员透露,深圳将选择与欧洲的著名海洋高校合作创办海洋大学。

  二、美国破冰船失火,北极巡逻与考察计划被迫取消

  美国目前仅有“北极星”号和“希利”号两艘破冰船,均隶属于海岸警卫队。8月18日,“希利”号在前往北极巡逻与考察途中,一个主推进电机发生大火,被迫返回母港西雅图进行维修,取消了今年的北冰洋行动计划。此航次中有11名科学家和数十名船员,事故中无人伤亡。另一艘破冰船“北极星”号刚完成大修,计划今年11月前往南极考察。

  三、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报告称,未来十年全球海上风电市场迅猛增长

  目前,全球海上风电安装量达到29.1吉瓦,欧洲是其中的最大市场,占全球总量的75%。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205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其中包括6.2吉瓦的浮式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暴涨至234吉瓦以上。而且,届时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海上风电产业也将成为各国新冠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的主要动力,未来十年内将创造约90万个工作岗位。

  四、加拿大DeepGreen金属公司加速开发多金属结核进程

  今年上半年,DeepGreen收购汤加近海矿业有限公司,在太平洋CCZ区域增加了海底7.5万平方公里的勘探权。该公司认为未来全球需要从海底开采大量钴、镍等关键电池金属,以向清洁能源过渡。为此,该公司将投资超过6000万美元,与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夏威夷大学等机构合作,研究开采多金属结核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达到或超过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监管要求。

  五、科学家联合研究揭示自1900年以来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从1900年到2018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6毫米,给沿海地区和小岛屿国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来自美国、比利时等5个国家的科研团队解析了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认为山地冰川退缩、格陵兰和南极冰盖融化、海水热膨胀都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但大型水库的储水作用也减缓了海平面上升速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海域,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且相互之间有复杂的影响机制。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六、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发现超新星粒子,证明地球一直在穿越放射性尘埃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使用极高灵敏度的HIAF质谱仪,检测印度洋两个不同地点的几种深海沉积物,都发现了铁60同位素的清晰痕迹,推断地球在过去的33,000年中,一直在穿越宇宙中微弱的放射性尘埃云。铁60同位素是在超新星爆炸中恒星死亡时形成,具有放射性,并在1500万年内完全消失。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七、融水驱动的压裂作用可加速南极冰架破裂

  冰架是漂浮在南极大陆边缘海洋上的巨大冰舌,其身后巨大的陆地冰川不断向海推进。冰架表面形成的裂缝可能长达数十米,另一些从底部形成,可以向上穿透数百米厚的冰层。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地球气温继续上升,冰架表面融化的水渗入到其众多裂缝中,则冰架可能容易遭到快速破坏,导致全世界的海平面迅速上升。这项研究本周发表于《自然》。

  八、海洋酸化可能导致珊瑚“骨质疏松”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CO2排放量中大约有1/3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pH值平均下降0.1个单位。海洋pH值持续下降,导致大堡礁和南海的珊瑚骨骼密度不断下降。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WHOI)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这一结论,近期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研究者也指出,尽管CO2排放是全球范围内海洋酸化的最大驱动力,但陆地的污水和径流会加剧这种影响。

  九、水下热斑不断增长,北极海冰消亡加快

  北极海冰融化加速,今年夏季覆盖面积只有1980年代的一半,而且厚度更薄,体积减小了75%。预计到2035年,北冰洋可能经历无冰的夏季。科学家认为,大气升温并非冰块加速流失的唯一因素,大西洋向北极的洋流在水面以下150米处存在温暖的水团,称为热斑。近期,这些热斑正在稳定地变暖、体积增长、深度上升,从下方加速融化北极冰层。

  十、2050年,人类所需肉食增幅的25%来自于海洋

  美国科学家在《自然》上发表报告认为,至本世纪中叶,海产品占全球人口食用肉类总增幅的12%至25%。目前全世界海洋捕捞和养殖产生的食用肉只占17%,但却对全球粮食与营养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野生渔场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各国经济政策变化、海洋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增长,预计至2050年海洋食物产量可满足全球人口所需肉类增幅的1/4,其中44%将来自海水养殖。

  十一、海洋塑料浪潮席卷全球,塑料纤维已进入人体器官

  美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报告,自1950年以来,进入大西洋的废塑料在1700万吨到4700万吨之间。塑料废物进入海洋后,飘浮到遥远的南极海滩和北极水域,堆积在深海沉积物中,将成为人类世地层的永久标志。而且塑料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后,通过食物传递进入人体。科学家已经在人类的肺、肝、肾中检测出微塑料纤维,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纤维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广州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汇编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