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海洋六号南海行之六:朝胜观察:海

发布时间:2014-04-18

 海,何其深奥;路,何其遥远;国,何其重托!

  三天两夜的连续航行,落日入海不久,海洋六号来到了本次航段要开展海试的海区。南沙在前,中沙在后。船下,是四千多米的海盆。
  朝胜又恢复了三年前在海洋六号的生活习惯,晚饭在三楼餐厅打好饭菜,然后下到二层机工、水手的聚餐舱房。大家挤挤挨挨地围坐在一个小茶几旁边,茶几上总有一两样餐厅没有的小菜。
  小饭桌的主持人还是余老轨。余老轨大名余明刚,其实去年就调到船舶大队担任科长了。可是因为轮机部门缺少一位大管轮,刚刚卸任的轮机长(老轨)余科长,只好又回到轮机部顶了大管轮的那个萝卜坑。去年,余大管在新任老轨的领导下,又跑了一趟半年多的大洋。今年还是没有新大管,估计5月底他还得顶着大管轮的萝卜坑再跑半年多的太平洋。新任轮机长是原来余老轨手下的大管轮耿志爱。
  头一天晚上,耿老轨在走廊里看到我捂着嘴往舱房的洗手间狂奔,立马尾随而来。在我对着马桶“直播”时,他使劲地拍我后背。之后,还帮我把洗手间冲洗得干干净净,仿佛无事一般。余科长在前手下耿老轨的领导下,把大管轮工作干的漂漂亮亮,还不忘安排每晚兄弟聚餐的小饭桌。什么叫“胸怀”?
  昨晚十一点多,朝胜下到船舱底层,推开轮机舱的密封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连同滚滚的热浪扑面而来。沿着狭窄的工作梯,左旋右拐来到了轮机舱的控制室。把机器的轰鸣与热浪关在身后,控制室内各种仪表和显示屏像个小电站。海洋六号是靠电能推动的“大电船”,轮机部也就是个小电站。控制台里面放着一排耳塞,为了到机器设备间巡捡时,减少机器高分贝轰鸣对耳朵的刺激。余明刚说,我们巡检时基本不戴,怕漏听了机器中的杂音。一二十分钟,他们就要到机器设备间巡检一次。每班八个小时,几十次地巡检。遇到机械故障,更是不分昼夜随时抢修……停电,对于这艘高科技的科考船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每天在安静清凉的舱房里休息工作,就是船底轮机兄弟们用这样的劳动换来的。
  前任船长孙雁鸣的网名叫“同舟共济”。在海洋六号的日日夜夜,让我感受了何为“同舟共济”。几十名来自全国好几个地方和单位的海洋科学家们,因为某一个科研项目或某一次科学试验,相约登上了海洋六号。几乎所有登船的科学家都对海洋六号赞不绝口,现代化的海洋科考设备代表着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考技术。从三十多岁的船长蓝明华等高级船员,到二十多岁的机工郑少雄等年轻水手,都是那么热情、阳光,除了精湛的本职技术之外,居然还有一手优美的文笔。海洋六号入列以来,承担过上百种科考项目和试验,涉及各种海洋科学的领域及学科,就算是专家们在这条船上都要谨言慎行,生怕言及别的学科和领域“露怯”。但是船上的兄弟们,几乎对每个项目和试验都能够说上几句。因为,无论什么样的项目和试验,都离不了海洋六号这个漂泊在深海大洋的试验平台。船行每一海里,输出每千瓦电,都和祖国的海洋事业息息相关!
  在海洋六号船上,和许多海洋科学家接触,越发感到这是一群“国宝”。技术论证会上,他们思维缜密方案严谨;茶余饭后,他们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放眼世界海洋,他们使命在肩任重道远;面对中国海域,他们如数家珍鞠躬尽瘁。
  海洋对于中国可谓一杯千年难饮的烈酒,国人千百年来屡屡出海可又频频无功而返,外侮百余年来频频渡海强攻却又屡屡得手。覆盖全球的大海大洋隐藏着人类未来的宝贵资源,世界列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在海底圈地割土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深海大洋宝藏的探勘和开发,已经成为他们立国传代的战略行为。二百年前,中国因落后愚昧望洋兴叹;一百年前,中国因为积贫积弱背海而泣;六十年前,中国因为百废待兴无暇海洋;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海风东渐……
  中国真正在海洋事业上有所开拓、有所进展的也就是这二十年以内。海洋大国,是祖先留下的;海洋强国,是我们要留给后人的……海,何其深奥;路,何其遥远;国,何其重托!
  海洋六号,每个乘员的血液里,都涌动着中国海洋的耻辱与光荣。

(科技日报:左朝胜)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