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4日上午7点20分,“海洋六号”机舱集控室。
刚刚接替大管轮李宗超值班的邱石像往常一样坐在监控室,仔细地查看着监控画面和每一个仪表盘。突然,“滴滴”的报警声从监控台传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三号发电柴油机水温过高报警,柴油机自动停止工作。邱石马上通知大管轮李宗超。值完夜班还没来得及休息的李宗超马上赶到机舱室。经过检查,发现是柴油机缸头螺栓断裂所致。
这是一种因为零部件承受交替拉伸应力而引起断裂的机械故障,在船上,这样的故障不算大,但维修起来算是比较麻烦的。它需要把旧螺栓全部取出来,吊起缸头,换上新螺栓,再装上缸头。正常的话,需要一天多时间才能修好。好在去年出海时,李宗超他们已经处理过一次,因此大家并没有太紧张。
“马上通知老轨(轮机长耿志爱)和余队(“海洋六号”临时党委书记余天明)”。李宗超说着,一边带人开始了抢修。
首先要把缸头外围进排气管的连接螺栓、冷却水管路、柴油机的高压油管拆下来。看起来简单,但机舱狭窄的操作空间,机舱里轰鸣的发电机声音,加上缸头上高达七八十度的温度,对人的体力、耐力都是巨大的考验。记者在他们旁边呆了不一会儿,全身已经大汗淋漓。
时间,在紧张而忙碌的施工中一点点地走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外围的设备拆除完毕。满头大汗的机工吴思远走进集控室,拿起杯子“咕咚咕咚”喝下一大杯水,然后进机舱接着干。
接下来,要拆下四根缸头螺栓。“一般来说,这时候应该让缸体凉一下再动手,但大管要干完再说,他不干完活睡不好觉。”早已到达集控室的老轨耿志爱向记者解释道。与此同时,他调看着膨胀水箱的画面,嘱咐机工去膨胀水箱加水。“螺杆断裂导致水箱水漏得比较多,所以必须随时加水,保持水位正常。”
柴油机的缸头螺栓长达1.5米,需要使用复杂的液压工具才能拆下来。调试工具,安装工具,转眼间已是11:45,午饭时间就要到了。筋疲力尽的机工们进集控室喝水。“吃完饭歇会儿,下午再干。”老轨对大家说。
吃完饭稍事休息,记者到达机舱时,机工们已经干了有一会儿了。拆除螺杆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液压工具和起吊工具的娴熟配合。一开始液压工具没有装到位,杠头螺栓上的螺母没有起出来,大家重新装好再试。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三只螺母拆卸下来了。又过了20分钟,缸头吊起来了,三根完整的螺杆也起了出来,断在里面的那根螺杆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机舱逼仄的空间里,李宗超和几个机工轮流上阵,用扳手拧螺杆,一会儿胳膊就酸了,过三分钟就得换一次人。脸上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他们就用满是油污的手套擦一下,擦完接着干活。十几分钟过去了,断裂螺杆还是没取出来,原来是螺杆断裂后,剩下的部分没有下工具的地方,只好再改用起吊装置。15:59,那根该死的断螺杆终于取出来了,大管轮李宗超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接下来,要把重达五六百斤的缸头吊起来,从高位下落到已经安装好的四根螺栓上,水腔的连接管、进排气管、螺丝孔的位置全都要严丝合缝,一次下落到位,差一点都不行。再加上缸头随着船体不停摆动,都给安装增加了难度。“如果这次装不好的话,就要到明天才能完工了。”余天明对记者介绍着。
缸头吊起来了,最关键的时候到了,李宗超指挥着几个机工吊着缸头一点点往下放,一点点对准。记者在他们旁边紧张地盯着,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终于,缸头下放到位了。一次成功!李宗超做出了一个OK的手势,记者揪着的心放松了,拿出手机看看时间,16:43。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细节检查,装螺帽,紧各类螺丝。忙活到晚上19:20多,大功告成。整整12个小时!大管轮李宗超带着机工们走出了机舱室,脸上满是汗水和油污。“活是小活,就是工作量大点。”生于1987年的李宗超说着,脸上再次露出了微笑。
(中国国土资源报特派记者:徐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