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南极科考行19:“海洋六号”“雪龙”号胜利会师
中国极地科考进入“多船多站”时代

发布时间:2017-01-09

  当地时间1月5日晚,执行我国南极第33次科考任务的科考船“海洋六号”驶入南极半岛麦克斯威尔湾,与正在这里进行卸货作业的“雪龙"号科考船顺利会师。这是我国第三次实现“两船并进”的南极科考规模,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正在进入“多船多站”的全新阶段。
  在南极夏季阳光的照耀下,橘红色的“雪龙”船在麦克斯威尔湾口外停泊,蓝白相间的“海洋六号”鸣笛环绕一周向其致意,并在船舷上打出了“向雪龙船致敬问好”的横幅。两船去年分别从上海和广州出发,各自通过澳大利亚和智利航线驶抵南极,航程均超过1万海里。
  按照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要求,两船在邻近海域建立了通信联络,保障通信畅通,并及时通报各自作业情况和各自工作安排,共享资源会商天气形势,以便相互配合。
此前,我国南极科考“两船并进”分别出现在1984年首次科考航次和1990年至1991年度第七次南极科考航次。其中,首次南极科考由“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考察船和“J121”号打捞救生船共同执行;第七次南极科考则由“极地”号和“海洋四号”科考船共同执行。其余航次则多数由“雪龙”船独挑大梁,以“一船一站”或“一船多站”模式承担了我国南北两极科学考察和物资运输的绝大部分任务需求。
  但在业界人士看来,随着中国从极地科考大国向极地科考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科考船和专业船舶投入极地任务、开启“极地模式”,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在南北极已经分别设有长城、中山、昆仑、泰山、黄河等多个科考站点,而更多的、新的科考站点也在建设与筹划之中。为满足日益提升的极地海洋科考需求和极地运输保障需求,去年底,我国新一代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于2019年投入使用。
  届时,新的破冰船将和“雪龙”号船一起执行极地科考和运输任务,两船间可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人员物流转运接口和平台、救援系统联动平台,可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以更多样的组合方式开展极地海洋调查考察保障。
  此外,随着当前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它专业性科考船加入极地科考序列也成为当务之急。何高文介绍说,在第33次南极科考过程中,“海洋六号”和“雪龙”号船就各有侧重、互为补充。除极地站点的物资运输补给任务外,“雪龙”号船的工作重点集中在“雪龙探极”、环境调查、陆地勘测、天文观测等领域,而“海洋六号”则主要执行包括多道地震、多波束测量和地质取样等在内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专项调查,从而为了解极地地质与环境演变提供更多数据资料支撑。
据了解,目前我国“向阳红”系列科考调查船也有望参与极地专项调查。何高文说,每艘科考船都是我国极地人才培养的“流动基地”,新的科考船加入,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极地科研人才可以通过项目搭载、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快速成长,“从‘海洋四号’到‘海洋六号’执行南极任务,相隔了26年,但我们相信下一次‘海洋六号’参加极地任务不会再隔那么久了。”

(新华社记者王攀 中国国土资源报特派记者陈惠玲)

“海洋六号”船向“雪龙”号船致敬问好

“海洋六号”船与“雪龙”号胜利会师

“海洋六号”首席科学家何高文与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通话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