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太阳号"科考船16日离开上海返回德国。中德科学家联合宣布,此行发现中国南海拥有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合作项目将进入实验室阶段。
该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教授说,通过海底电视观测和海底电视监视抓斗取样等手段,中德科学家发现了南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储藏的证据。
科学家们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由天然气水合物气体"冷泉"喷溢而形成的巨型碳酸盐岩,总面积接近430平方公里,这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自生碳酸盐岩区域。
该项目的德国首席科学家、德国基尔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厄尔·苏逸士教授认为,中德科学家在南海上的发现有独特意义。因为,此前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墨西哥湾、挪威海湾等都属于"主动形大陆边缘", 而中国南海的地形则属于"被动型大陆边缘"。
乘载着26名中德科学家的橙红色的德国"太阳号"科学考察船在南海上展开了为期42天的勘测考察。此次考察同时表明中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开始转入区域性调查和试勘探阶段。
(新华网记者 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