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三大油公司均有各自优秀的处理团队,如中石油的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石化的南京物探研究所、中海油的特普地球物理公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领军者,资料处理所的处理能力能不能成为地调局海洋资料处理中的领军者?能不能紧跟中国地调局的长远发展规划?这些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从开拓创新,创建一流处理团队的角度,提出几点理解:
一、提升质量服务意识
资料处理研究所的定位应该是一个服务部门,是连接野外采集和室内解释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主要服务于解释部门,提供处理成果资料;也应参与野外采集部门的采集方案设计,提供有助于更合理的采集设计方案。
资料处理研究所涉及的处理资料种类繁多,包括:多道地震、单道地震、浅层剖面、OBS、重磁、多波束、单波束、侧扫等。随着我局油气资源调查由普查到精细详查的转变、水合物先导试验区的建设,对资料处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质量已成为我所发展的根本。
提升质量首先要提升服务意识,最终质量决定于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决定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决定于员工的个人素质。提升员工质量意识,让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是取得好质量的关键。
二、把握工作细节
有一次同国内一家著名处理公司的资深处理员交流处理质控,说因为他们的处理成果最终都是要经过打井验证的,因此他们的处理质控直接控制到每一个层位,噪音衰减前后作对比,对关键层位单层的有效信号都不能有所损伤。我想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追求高质量的处理成果,就要脚踏实地,把握每一步的关键细节。我们水合物先导试验区的建设,计划19年打水平井,这就对目标层位及其之上的层位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每一步处理环节的细节,这才能将我们高质量的服务意识与高水平的处理成果联系起来。
三、坚持技术创新
坚持技术创新是提升处理资料质量的重要意识,也是我们实现建设一流处理团队目标的根本。随着对资料处理质量要求的提升,我们的处理技术也要不断的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资料处理的要求。去年我所已总结出我们的“十大处理技术”,内容涉及常规处理、成像、多波、岩石物理、综合物探等,我所的处理技术人员每年除去常规生产任务的时间,大约有3个月的时间用于科研,但以往由于处理人员的研究方向不固定,在科研时间内科研的方向不固定,这不利于处理员及所里技术的发展,为了响应局里的创新号召,提升处理所创新、处理水平,今年将所业务人员进行科研小组划分,包括:常规处理组、速度(成像)组、储层组、多波组、测绘组、综合物探组以及创新组。完成既定生产任务以后,主要沿着各组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学习,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提升整个处理团队的水平。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说“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他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大胆创新,提升质量,建设一流处理团队。
(徐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