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19:夜班随想——大夜班的兄弟们

发布时间:2015-06-03

 

    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我们是海洋六号船大洋36航次第一航段昼伏夜出的“大夜班”。
    今年36航次第一航段时间紧,任务重,但由于外事签证原因,船上调查人员奇缺,往年大洋航次四班倒的惯例被打破,变为了三班倒,大夜班工作时间由以往的五小时变成了八小时(晚11点到次日早上7点);同时,我们大夜班相较早班和下午班人员少一个,仅有六人。“但我们都是精兵强将,绝对没问题”——我们组长在航段开始时如是说。经过整个航段的艰苦作业,我们组也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都是精兵强将,确实没问题”。组内六人分工明确,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所有作业组任务。
    先说说组长田烈余,山东大汉,工作认真负责,以身作则,作业时身兼数职——指挥作业,操作后甲板A型架,绞车二操,取样作业、冲洗甲板等等,带领大家圆满完成所有作业任务。不得不提,田头以烙得一手好饼而闻名海六,可惜的是由于作业任务较忙,不得离开岗位,很少能尝到田头烙饼的手艺,仅在航渡期间品尝到几次。
    于立分是豪爽的东北人,组里后甲板作业的主力,所有的脏活、累活、危险活都抢先揽在身上,从到达站位前的准备工作,到设备入水、加挂pingker、设备出水、设备维护、检修,整套作业流程都十分熟练。在设备下水放缆时还要巡视绞车间,维护钢缆,每次作业完都是大汗淋漓,十分辛苦。
    绞车手唐燕飞是刚从“海洋四号”上调来的,第一次参加海六大洋航次。作业时负责绞车操作,在组长的指挥下和后甲板默契配合,保证仪器、设备安全收放。在绞车操作由田头顶替“二操”的时候,回到厨房给大伙儿做顿简单、美味的夜宵,由于船上条件有限,仅能简单的做些煎蛋、酸辣粉以及偶尔一次的酸辣土豆丝,但味道顶呱呱。
    河南小伙儿朱坤杰负责样品的土工测试工作,负责航段沉积物的岩土工程力学测试。航段取得的部分沉积物样品需要进行现场土工力学测试,作业闲余期间他就会支起自己的实验“小摊”,切样、称重、烘干、测试力学性质。同时也是夜宵面点师:烙饼、做手工面,经过一个航段的实践,手艺日渐精进。
    广东小伙儿李勇航是第一年来海六,对人、对事都充满激情,作业时在综合仪器房负责导航,设备入水、出水打点后又到后甲板帮忙拉止荡绳。他同时还负责“海上英语讲堂”的主持工作,精心挑选一些英语纪录片给大家播放,包括美国历史、NASA宇宙探索、BBC的纪录片,以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他说他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船甲板上读书,现在终于得偿所愿。
    我负责组内地质样品的描述、包扎工作,并负责整个航段样品的分配、统计、保存工作。取样作业结束后,样品进入地质工作室,组内其余人员可以下班了,而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样品淘洗、拍照、称重、测量、包扎、描述、记录班报、入库。整个流程下来,大概比别人晚两小时才能下班。
    其实在亲如一家的海六上,不论哪个作业组,大家都是亲密的兄弟姐妹,工作上都能够默契配合、同心同德,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辛勤的汗水,在太平洋上谱写青春之歌。


              (海洋矿产地质调查所   王海峰)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