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32航次的科考调查中,无论是进行箱式、多管、重力活塞、结核拖网等地质取样,还是海底摄像、CTD、生物拖网等环境调查,都需要通过海洋六号船上的绞车系统将调查设备下放到五六千米深的海底。控制这套绞车系统的操作人员就是我们俗称的主操。
刚到海洋六号船的时候,曾经对主操的待遇表示相当的羡慕。因为无论是暴雨如注还是艳阳高照,当我们挥汗如雨的在后甲板进行调查设备的收放时,主操只需坐在那两面环海的三平方米绝佳海景房似的绞车操作间,享受着中央空调带来的习习凉风,轻推绞车系统的操作杆。直到在32航次中,我也担任了两个航段的主操,才发现自己以前想的过于简单了一点。
在进行调查设备的下放时,需要绞车系统与A型架互相配合,将调查设备稳稳的从甲板提放到船舷边。A型架的高度是有限的,而调查设备也有一定的高度,因此留给主操的可操作高度也就是那么有限的两三米。在调离甲板的过程中,如果调查设备太高,会加剧海况影响产生的晃动幅度;而调查设备太低,又可能会导致与甲板面发生触碰,同样会增大设备损坏的风险。海洋六号船的绞车系统是支持无级变速的,就是说绞车的收放速度是由操作杆来决定,换句话说操作杆的微小变化都将导致绞车速度的变化。因此在这个下放过程中,主操需要根据A型架的位置稳定的控制好绞车的速度,保证调查设备安全顺利的达到船舷位置。可以说每次调查设备的成功下放都是主操、后甲板指挥人员及A型架操作手的完美配合。
当调查设备成功到达船舷位置,开始向数千米深的海底进发时,主操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为了保证绞车系统面临任何突发情况时都可以及时响应,主操一直不能松开手中的操作杆,虽说有副操可以轮换一下,但在调查设备收放的三四个小时之内,主操都无法远离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主操还需要根据监控系统传回的画面观察A型架滑轮的偏向以及储缆绞车的排缆情况,保证整套绞车系统的正常运转。
当调查设备接近海底时,由于不同的调查手段要求的着底速度不同,主操需要熟记各种调查手段的作业要求,严格控制绞车的着底及离底速度。同时主操还需要根据绞车钢缆的张力情况对调查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结合pinger提供的调查设备离底高度,判断调查设备是否着底及离底。
在担任了两个航段的主操之后,我深深的认识到在主操相对优越的环境背后隐藏的是长时间的认真负责,同样的每个岗位都有着自己的不平凡。每次调查设备的成功收放,都需要作业组全体人员的努力,不同岗位的互相配合才能成功的获取到海底样品。
(海洋六号 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