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完成西太平洋海山区调查任务
当地时间7月27日早上5点,天空布满了乌云,海面随处可见白色的浪花,海洋六号顶着风和流低速前行,尽可能地保持稳定。此时,箱式取样器刚刚出水,突然一阵大雨袭来,在这关键时刻,黎俊强坚定地指挥着大家回收取样器,将取样器安全落在支架上、固定好。站位取样成功,标志着西太平洋海山区的调查任务完成,也意味着本航段的主体任务已经完成。海洋六号开始往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航渡。
海洋六号7月11日从关岛启航执行大洋32航次调查任务。一开始比较顺利,虽然在关岛晚4天离港,但却让海洋六号刚好避过了一个超强台风,也就是后来风力达到17级在海南岛登陆造成巨大损失的“威马逊”。7月13号到达工区后,海况就一直保持在三级左右,调查作业也有条不紊地开展,顺利往前推进。正当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7月23号的临时党委会上,船长说,将有两个新的热带风暴在周围形成,威力很大,25号下午必须离开采薇海山调查区。这一下子打乱了原有的计划,我们只能重新布置作业计划,尤其是最重要的锚系布放工作还没有完成。7月24日,收放锚系的现场指挥王俊珠和海洋局二所的张东声带领作业组连续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终于完成了两套长锚系的布放工作,最后一套锚系是海洋六号首次在晚上布放锚系。
海山区锚系工作的完成,让大家的心稍稍平静了一些,然而海况还是在不断的变差,风速达到六七级,最后几个站位也是硬骨头,驾驶台采用顶风顶流低速滞航的方式,使船舶尽可能地保持稳定,后甲板抓紧时间作业。“屋漏又遭连夜雨”,越是关键的时刻,老天越是考验着我们。由于海况较差,CTD站位和多管站位接连出现失误,让原本紧迫的时间变得更加的紧迫。25日下午16点在完成箱式取样站位后,海洋六号及时离开了采薇海山工区,往东南方向航行,并调整了个别站位和作业方式,在海况进一步恶化之前,于27日凌晨5点完成了西太平洋海山区调查任务。
连续14天的调查工作,尤其是最后几天争分夺秒、高度紧张的工作,让大家显得有些疲惫。目前离开广州已经超过60天,正是大家身体和心理相对疲惫的时侯。还好,接下来的航渡时间,大家能够好好休息、调整状态,以全新的面貌应对下一工区的调查任务。
(海洋六号 于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