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段将与搭载“蛟龙号”的母船“向阳红09号”会师,拟布设测站44个,回收6套并新布放5套锚系,采集多金属结核选冶样品10吨
当地时间7月11日13时45分,“海洋六号”正式从美国关岛起航执行大洋32航次科考任务。本航次调查分三个航段实施合计120天,主要包括西太平洋海山区、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资源与环境调查,为进一步履行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以及未来合同区开采提供基础支撑。整个航次将布设测站146个,多波束测量测线1200公里,海底摄像60公里,新布设5套锚系,AUV声学试验性应用调查172公里以及多金属结核采样10吨。
据悉,“海洋六号”第一航段预计在14日左右在采薇海山与搭载“蛟龙号”的母船“向阳红09号”会师。采薇海山是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内的两大海山之一,“海洋六号”将在此执行环境与资源调查任务,而“向阳红09号”船搭载“蛟龙号”同期开展下潜及常规调查作业。
首席科学家刘方兰介绍说,“海洋六号”大洋32航次的第一航段是我国首次履行今年4月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重点在西太平洋海山区开展环境调查,回收2013年布放的6套锚系并新布放4套锚系,实现海山区环境监测全覆盖并建立相应的监测与评价体系。该航段计划在采薇海山及其邻区和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采用多波束、箱式、海底摄像、CTD、浮游生物拖网、锚系和结核拖网等手段开展调查,布设测站44个、多波束测线700公里。这一航段首次探索将多波束底质反射技术应用于评估多金属结核覆盖率,首次在合同区大规模拖网采样10吨,为多金属结核勘探选冶服务。
此后,第二航段将到达CC区的多金属结核详细勘探区,采用“潜龙一号”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多波束和箱式等调查手段,布设多波束测线33条约672公里,箱式取样31个测站,进行多金属结核微地形以及资源评价调查。第三航段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布设测站71个,采用CTD、浮游生物拖网、悬浮颗粒物原位大体积过滤系统、多管、重力柱等调查手段开展环境与资源调查,并首次使用大型生物观测与诱捕系统进行底栖生物群落观测与取样。
根据大洋32航次总体设计,三大航段将进一步收集、补充、整合与完善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环境基线数据,为建立合同区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参照区和保全参照区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部分区域资源详细勘探获取控制的资源量,开展AUV近底声学和光学勘探以及回波勘探技术的试验性应用,为圈定矿体及今后开采提供技术资料。此外,大洋32航次还兼顾开展CC区稀土资源潜力探查评价,为国际海底稀土远景资源评价积累数据。
“海洋六号”自5月28日从广州出发圆满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资源调查航次任务之后,于7月2日停靠美国关岛港口码头。靠港期间“海洋六号”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对船舶进行全面检修与维护,并结合台风、海况等气象预测为全面开展大洋32航次调查做准备。
(中国国土资源报 毛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