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14:一堂生动的安全生产课

发布时间:2014-06-11


——“海洋六号”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侧记



  6月9日,趁着到下个作业区的走航期间,“海洋六号”举办了全船安全知识竞赛。调查部、轮机部和甲板部,除值班人员外,全船所有人员悉数参加。
  安全知识竞赛,是“海洋六号”每次出航的保留节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竞赛选择在了刚刚出航的第13天。“以往我们都把竞赛放到最后返航时,这次选在两个作业区之间进行,是因为为了把安全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接下来的工作实践中,而且内容选自与海洋六号和海上工作相关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要求等,学以致用,效果更好。这个时间举办竞赛,也更有针对性。”首席科学家何高文在开场白中说。
  竞赛被放在了当地时间下午3时30分举行。经过几天航行,“海洋六号”上的时钟已经比北京时间快了3个小时。这个时间,是“海洋六号”上人们最活跃的时间。
  还差10分钟,餐厅里已经坐满了人。桌子上放满了瓜子、花生、小食品、矿泉水,唠嗑的,嗑瓜子的,拍照的,大家你打我闹,热热闹闹,看起来更像是一次茶话会。
  “轻松的气氛,大家更容易发挥,也更容易掌握知识。”船长蓝明华告诉记者。船上召开的第一次临时党委碰头会,就商量了知识竞赛的事儿。把气氛搞得轻松些,也是所有临时党委成员的意思。
  竞赛的形式也很轻松。前方的大屏幕上显示每道题目,船长蓝明华主持,宣读题目;大副蒋和平的前面放着票箱,由他坐镇抽签,抽到谁谁来回答问题,船上每个人必须参与进来。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设置了抽奖环节。问题回答正确的可以抽奖,奖品从特等奖到五等奖。
  “第一个请胡波回答问题。”蓝明华宣读完比赛规则后,蒋大副开始工作。胡波是调查部第三作业组组长,别看年纪小,皮肤白净,看起来未经风霜,却连续出了几年的大洋,是个深海调查的老手,自然也是安全航海的行家,简单的安全问题难不倒他。
  只是问题回答正确以后,胡波却只抽了个五等奖——洗浴用品一套。“运气不好,运气不好!”边念叨边笑着往下走,全场嘘声混着笑声一片。
  “下面请李斌荣回答问题。”蒋大副一直那么认真。李斌荣是“海洋六号”的见习三副兼水手。被叫到名字,小伙子赶紧跳起来。
  请问:“船上多少伏以上的电器金属外壳必须完全接地。”蓝明华宣读题目。
  “24伏。”一点没犹豫。
  “错!应该是36伏!”蓝明华宣读结果。本来都已经挤到前面打算抽奖,谁知道却答错了。全场立刻笑声四起,有人已经前仰后合。李斌荣也懊恼地大笑起来,只能无奈地拿了一罐王老吉——按规则,回答不正确的,没有资格参加抽奖。
  当然,150道题,大部分都被正确回答出来。经常是蓝明华还没念完题目,答案早早就被干脆地喊出来。对这些常年漂泊在外的船员和科考队员来说,每次出海前,船舶安全知识培训是必须的环节。“每年至少都要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内容差不多,自然印象就特别深。”已经答对了两道题目,于彦江悄悄告诉记者。
  你答一个我答一个,转眼两轮题目回答完毕。“下个环节是抢答。谁先举手谁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格。” 此时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每题都有好多人同时举手,搞得船长和大副每个问题选起人来都很为难。
  整个下午最让人嫉妒和羡慕的,当属后甲板作业组的黎俊强,人送绰号“小猛男”。两轮抽奖,一个特等奖一个二等奖,看来黎俊强不光干活的时候是个“猛男”,回答问题、抽奖也不弱。
  一个半小时转眼过去,当最后一个奖品发出去的时候,竞赛也进入到了尾声。人们拿着手里的奖品离开时,心中也装了不少他们应该掌握的船舶救生和消防安全知识。
  “这些知识很简单,也好掌握,但需要船上的所有人知道。一旦发生危险,你知道这些,就有生的希望;不知道,就相当危险。”蓝明华跑船多年,说起安全的话题,他总是语重心长。
  舷窗外的海面一上一下,船的摇摆明显起来。对漂泊在离陆地几千公里的“海洋六号”来说,安全就意味着全部。在随船采访的十几天里,记者亲身参与了逃生演练、消防演练、安全检查,临时党委千方百计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在强调着安全的重要性。首席科学家何高文在饭后遛弯时,甚至都要随手打开水龙带箱,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可以说,“海洋六号”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苛刻的级别。
  “所有人员的性命,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系于这一条船的安全。对海上作业,尤其是深海大洋作业来说,安全大于天!”竞赛结束后,何高文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国土资源报 李响)

 


知识竞赛现场

 


船长蓝明华说:“请这位选手回答问题。”

 


看老轨耿志爱回答问题的高兴劲儿

 


机工刘幸生在抽奖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