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88:“处女秀”的遗憾与收获

发布时间:2013-10-14
——我国自主研制AUV大洋试验性应用记实(四)
 
 
  太平洋的清晨。“潜龙一号”迎来它的大洋深潜“处女秀”。
  7时不到,甲板上,设备各就各位,人员各司其职,止荡绳如射线般在半空伸展。绞车钢缆牵引着潜器,缓缓移向水面。
  历练过一次后,潜器的入水顺畅了许多。
  7时25分,“潜龙一号”入水,钢缆和止荡绳迅速脱开。
  天阴沉沉的,海水不如在阳光下那般湛蓝清透。但在飞珠溅玉般的水花中,看着橙色的“潜龙一号”慢慢下沉,记者只觉得赏心悦目。
  “潜龙一号”总设计师徐会希告诉记者,现在,潜器依靠艏部的下沉压铁,旋转着无动力下沉。下沉几千米后,潜器自动抛载压铁,艉部的螺旋桨开始工作,潜器将按照指令悬停一段时间,继而航行。
  “处女秀”总是令人期待又紧张。
  监控室内,人们聚集在电脑前,心情随着显示器上数字的变动而变化。“潜龙一号”配备有长基线定位系统,在水下的工作半径达8公里,能够实时传回潜器的定位信息,人们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晰地看到潜器的航行轨迹。
  数字闪烁跳动,很快,潜器下降到1539米深。
  状况的逆转令人猝不及防。8时10分,水面监控设备收到潜器抛载后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潜器已经浮出水面,铱星通信设备不断传回潜器的方位信息。
  “海洋六号”迅速结束漂航状态,赶往潜器所在海面。远方,一点橙色在海水中若隐若现。
  减速、靠近,在船和潜器相距几十米时,水面监控系统向潜器抛绳器发出无线电指令。砰的一声,海面上腾起一团烟雾,一条细细的牵引绳猛然从潜器艏部抛出,静静地落在水上。
  与此同时,前端装有捞绳器的绳索从船上抛向海面,稳稳地勾住牵引绳。
  AUV项目组和调查部众人齐上阵,拉动绳索,将潜器拖至船尾部。
  徐会希和设计师李阳手持长杆,探向数米外的潜器。长杆前端装有系好吊带和止荡绳的起吊锁,连在绞车钢缆上。只要把起吊锁扣进潜器艏艉部的两个吊环,绞车就可以吊起潜器。潜器在水中荡来荡去、起起伏伏,起吊锁好不容易才扣进吊环。
  绞车启动,钢缆绷紧,止荡绳拉紧,潜器破水而出,很快被移到甲板上方。几个人抢步上前,合力把潜器稳稳放在支架上。李阳迅速拧紧锁钩,固定好潜器。
  故障分析随即启动。故障代码显示,潜器提前抛载是因为深度计在下潜和上浮过程中出现短时通讯故障,遂启动应急保护机制,抛载压铁并上浮。经检查,项目组怀疑是深度计的电缆出现问题,决定在之后下潜时用温盐仪的压力数据代替深度计数据,深度计数据将只记录而不参与控制,同时更换深度计的电缆。
  徐会希告诉记者,温盐仪测深技术非常成熟,在潜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经此一役,AUV项目组为“潜龙一号”的测深设计了“双保险”,把深度计与温盐仪的深度数据设为互为备份,一旦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另一套设备可随时替代。
  万事开头难,“潜龙一号”的大洋深潜“处女秀”虽有遗憾,亦有收获。徐会希告诉记者,回收技术和声学设备抗干扰技术都是6000米AUV项目的技术难点。“以往,潜器要靠工作艇下水回收。而今天,我们在四级海况的不利条件下,在船上顺利实现了潜器的布放与回收,操作流程非常顺畅。”同时,在这次下潜中,声通讯机通过光缆连接的方式也得到了检验,效果不错。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刘维)
 
 
准备入水
 
众人合力推设备
 
声通讯机入水
 
潜龙入水,水花四溅
 
潜龙缓缓下沉
 
抛投器捞绳
 
潜龙出水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