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87:玩转止荡绳

发布时间:2013-10-11
——我国自主研制AUV大洋试验性应用记实(三)
 
 
  当地时间10月2日,“海洋六号”工作的东太平洋作业区,晴空万里。早上6时,AUV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就齐聚三层后甲板,开始为“潜龙一号”下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平时,“潜龙一号”身披雨布,躺在甲板上一点儿都不起眼。现在,它脱掉灰绿色的外套,阳光下,修长的橙色身躯着实漂亮。
  要在不停晃动的船上,把一个1.5吨重的物体稳稳地投入海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船上有吊机,巨大的吊臂可以轻而易举地吊起数吨重的物体,但它无法保证物体悬空时保持稳定。逾吨重的物体在空中乱晃,是非常可怕的。此时,止荡绳隆重登场。
  止荡绳,顾名思义,就是防止物体晃动的绳子,是海上作业的必备利器。
  “潜龙一号”入水的第一步,是把潜器调转90度,使其与船体呈顺向,头朝内,尾朝外,以便顺利通过A型架。此时,潜器还固定在底座上。工作人员在潜器与底座的4个锁钩处系紧止荡绳,4组人拉起数十米长的绳子,将其绕在横梁或柱子上以增加摩擦力,随即在各自位置站定,等待指令。
  吊钩垂落,勾住捆缚潜器的吊带,缓缓拉升。
  两脚蹬地,身体后仰,四组人用力拽紧止荡绳。现场总指挥徐会希则站在潜器一侧,抓紧吊带,推动潜器调整方向。
  海况较差,一个涌浪猝不及防地涌起,船身顿时大幅度地摇摆,已经吊起来的潜器随之大幅晃动起来。徐会希紧紧抓住吊带,试图稳定住潜器。可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与1.5吨重的物体相匹敌?四组人丝毫不敢放松,竭尽全力地拉紧止荡绳,尽力控制潜器。后甲板的空间不算大,此时,如果稍有松懈,潜器的晃动将不可收拾,极有可能伤害到紧挨着潜器的徐会希,或者撞到其他设备上。
  这是本次作业期间第一次对潜器进行移位,尽管众人在前一天已经培训过,在湖试和南海海试时也已历练过,但在波涛更加汹涌的大洋上,操作止荡绳的分寸拿捏还是有一定难度。而且,止荡绳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保持潜器稳定,还在于协助潜器调整方向,绝不是一味拉紧就可以。徐会希不停地大声发出指令,各组人员按照指令调整绳索松紧度。在止荡绳的松紧之间,潜器慢慢地调整着方向,十几分钟后,稳稳地落在甲板上。
  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可在看到海面时,又面露忧色。此时海况愈来愈恶劣,远远超过了“潜龙一号”的作业要求。船上各部门在沟通后,不得不放弃了今天的下潜作业。尽管如此,徐会希说,一早的忙碌没有白忙,潜器得到了全面检查,止荡绳的操作也更加熟练,这些都为之后的下潜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刘维)
 
 
调整潜器角度
 
指挥吊机
 
拽紧止荡绳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