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64:航行日记——虚惊一场!

发布时间:2013-09-03
  自抵达东太平洋作业海区以来,老天爷非常面子,海况一直比较理想,对开展科考作业非常有利。然而,海上科考作业本身就是高风险、高成本的职业,即便海况再好,作业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意外,譬如设备故障等等。当地时间8月28日下午正在进行环境测站(CTD)作业时,意外发生了!
  如果没有发生特殊情况,一切工作均按计划进行,临时党委扩大会议隔天下午5点召开,协商解决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促进海上科考作业的顺利开展。根据会议议程,船长负责介绍近期的天气预报,并作分析,便于工作安排。和往常一样,开会前,我把网上收集的天气预报资料拷贝到优盘里,然后放到会议室电视里,供开会时使用。
  4点20分,会议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我来到驾驶台,了解作业情况。从值班大副口中得知,海况不错,滑轮偏角较小,正在回收设备。于是,放心离开驾驶台。
  临近5点,正准备到会议室开会。突然,大副急匆匆来到房间门口,“船长,绞车出故障了,设备还在水下5000米处。”绞车出故障了,设备还在水下没有办法回收,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
  “现在机舱和后甲板正在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今天的临时党委扩大会不开了吧?”大副补充道。
  “先不开了,我和孙队汇报一下,然后去现场看看。”我毫不犹豫回答。
  正要出门,外面传来孙队的声音,“今天的会议临时取消,大副回驾驶台值班,我和船长到现场去看看。”
  于是,和孙队一起心急如焚赶到后甲板的绞车舱。此时,耿老轨、余老轨、三管轮郑少雄和其他后甲板的值班同志已经在现场忙碌开了,组织力量进行排查故障原因。刘首席、柯工、邓博士也到达现场查看情况,绞车故障,设备悬着水中,大家的心都七上八下的。从现场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排缆器出现故障,造成排缆器失灵卡在一边。幸亏发现及时,果断停止运转,没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故障出现了,当务之急是如何修复设备,把设备顺利回收。由于这种故障现象第一次发生,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耿老轨和柯工及其他比较有经验的队员一起就地分析故障原因,并寻找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经过磋商,认为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排缆器拆解,更换已损毁的行车驱动螺母、导向插销。由于没有类似的备件,幸好ROV绞车也是同一厂家产品,本航段没有ROV任务,可以临时从ROV绞车上拆卸相关备件,装到深海绞车上去。
  主意已定,久经考验的柯工立即作出分工,一部分人拆卸故障排缆器,一部分人拆卸ROV排缆器相关备件。在轮机部三管轮郑少雄的协助下,经验老道的“老中医”吴诚强、“猛男”陈克新等几位队员,立即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抢修大战中。5点30分,到了吃晚饭时间,几位队员顾不上吃饭,继续留守现场拆卸设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争取最快的速度把故障排除。由于首次排除绞车排缆器的故障,而且螺帽已经断裂在法兰里面,拆卸和复装工作变得异常艰难,需要几位队员配合才能完成。经过不懈努力,现场抢修队员花了2个多小时,终于把绞车排缆器的故障排除,经过通电试验,排缆器可以正常运作。
  得知设备修复的喜讯,我心中绷紧的神经松弛了不少,但设备还没有收上来,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和孙队、余队一起匆匆赶到绞车舱了解情况。此时已是晚上7点,刚到绞车舱门口就听到绞车舱绞车正常运作的声响,绞车操作人员开始回收水下设备。从现场反馈的信息来看,绞车的运行还算正常,回收设备大约需要2个小时,如果回收过程没有出现意外,应该可以验证绞车的运行状态是正常,不会影响后续的调查作业。听到柯工和老轨作出的乐观评价,大家的悬着的心总算踏实多了。毕竟绞车出问题,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调查任务。9点30分,后甲板传来好消息,水下设备顺利回收甲板。
  故障排除了,设备上来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作为安全责任第一人,船长承受的安全压力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因为海上作业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这次故障顺利得到排除,再一次检验了年轻的海洋六号船调查团队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团队,他们不愧是奋战在大洋深处的“工人先锋号”!
 
(海洋六号 蓝明华)
 
 
 
临时党委副书记余天明在排除设备故障
 
 
老中医吴诚强和猛男陈克新在拆卸故障配件
 
 
临时党委书记孙雁鸣等人在检查绞车运行情况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