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海洋局转型发展取得重要成效,在海上调查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突出进展,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坚守初心与使命,牢记责任和担当的海洋地质先进典型。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典型,学先进,继第一批“最美广海人”事迹展示后,我们推出第二批 “最美广海人”系列报道。
蒋和平,中共党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船舶运行中心船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9年,担任“海洋地质十号”船船长职务完成九个航次任务,海上工作时间262天。参与完成中巴印度洋联合科考航次,作为船舶的安全负责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圆满完成了此次科考任务。此外,还完成了地质调查和成果转化相关方面任务。
王世栋,中共党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工程师。2019年累计出海天数221天。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工作业绩优良,快速成长为一名骨干人员。他探索出海洋原位十字板工艺,海洋原位CPT工艺,浅海砂层钻探工艺;借助于他提供的解决思路,原位十字板设备故障得以顺利解决,保证了风电项目的顺利完成。
蒋竹枝,中共党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船舶运行中心大副。2019年,他一大半的时间在海上度过,圆满完成为期245天的超长航次。作为“海洋地质八号”船大副,业务能力突出、工作业绩优秀,在从事高风险高难度的拖缆作业过程中,他积极地发挥骨干作用,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日常工作生活中,团结和关心集体,积极传授自己近十年的宝贵工作经验,表现出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风范。
黄烨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技术人员。自2012年入职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保持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作干劲,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震源技术方面的骨干。2019年参与重要任务,出海天数260天。作为震源组组长,带领组员不分昼夜地抢修故障设备,全力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戴文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船舶运行中心电机员。曾参与大洋41航次与南极科考航次的全部航程,参与渤海海上调查长达220天,克服渤海湾冬天寒冷气候所带来的困难,尽心尽责保障电气设备在雨雪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在重要任务中出色完成船上电气设备保障和网络系统管理工作。之后立即投入“海洋地质六号”的厂修工作,在船厂跟踪监督电气修理工程,确保电气维修工程的保质完成。
何发光,中共党员,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总经理。任船舶运行中心大队长期间,参加南极科考航次,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任务。调任基础公司总经理职务后,在学习工程项目管理及企业管理上下大力气,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团结同志,营造和谐共事谋事的企业文化,确保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公司业绩不断提高,超额完成局下达各项任务。
盛堰,中共党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副主任。他带领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断学习和提高,努力掌握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积极开拓技术转化市场和技术服务领域,实现了海洋油气、风电、知识产权转让等领域成果转化的突破,开创了广州海洋局成果转化新局面,超额完成了局成果转化任务。
艾泽凡,中共党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基建处处长。2019年带领基建办在南岗基地旧城改造、南部码头和岩心库前期申报、三亚创新基地方案报审、南沙科研基地一期建设、海底资源矿产重点实验室项目审批等方面,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开拓创新,针对新要求新任务创新工作方式解决问题,取得突破性成绩。
(乔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