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中国自然资源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31
 
  1999年——

  开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期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首次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似海底反射(BSR)。

  2002年——

  设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国家专项,开展了多学科、多手段的调查工作。

  2004年——

  在南海北部发现了分布面积约430平方千米的自生碳酸盐岩,命名为“九龙甲烷礁”。

  2007年——

  在南海神狐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首次钻探,钻获实物样品,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在海底钻获实物样品的国家。

  2009年——

  国家973计划《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启动。同年,我国第一艘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海洋地质六号”(原名“海洋六号”)入列。

  2011 年——

  启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国家专项。

  2013年——

  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了超千亿立方米级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2015年——

  利用自主研制的“海马”号4500米级深海非载人遥控潜水器,在南海北部海域发现了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冷泉系统,并命名为“海马冷泉”。

  2016年——

  在南海神狐海域发现了超千亿立方米级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并锁定试采目标。

  2017年——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一轮试采成功,实现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

  2020年——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功,实现连续稳定产气30天,累计产气86.14万立方米,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