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至9日,正值庆祝我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15届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极地研究团队杨楚鹏等5人参加了此次年会。教授级高工杨楚鹏被邀担任“极地古海洋与古气候演化及其全球影响”分会场主持人,广州海洋局共有6篇论文摘要被邀做了分会场口头报告。该6篇论文包括“极地海洋环境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形成与分解的特殊机制”、“南极半岛南设得兰海域地质构造研究”、“晚白垩纪以来白令海区域构造成因及大地构造演化”、“挖掘生物标志物在南极地区的应用潜力”、“冰间湖对南极底层水生成的影响研究”和“两极科考地学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内容涉及极地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构造、古气候环境、水文地质及地学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广州海洋局近年来在极地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科研人员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充分了解了国内外极地科研的重点研究方向和优先资助领域,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两极海域科考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自国内外61家相关研究机构的400余人参会,交流论文210余篇。本次会议正值我国极地考察35周年之际,对积极谋划我国未来十年极地科研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会专家学者就“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冰冻圈雪冰演化”、“极地海洋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极地新兴污染物赋存及生态环境影响”、“极地生物资源”、“极地古海洋与古气候演化及其全球影响”、“极地陆地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极地政策与“冰上丝绸之路”、“大洋钻探与极地研究”等11个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了广泛交流。广州海洋局科研人员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充分了解了国内外极地科研的重点研究方向和优先资助领域,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两极海域科考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我国具有开展远洋全海域地质调查能力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专业机构,理应在此方面发挥自身能力,有所作为。
(刘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