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测井、垂直地震剖面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具有传感一体、高灵敏度、高空间采样、低成本、质量轻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处理所“耙缆”技术团队依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和地勘项目,攻克了光纤拖缆从硬件到软件多项技术瓶颈,并申请2项发明专利。
近年来,在广州海洋局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处、调度处等职能处室的指导下及方法所、工程中心等业务部门的通力配合下,“耙缆”技术团队联合大学、科研所等有关单位,攻坚克难,高效率完成分布式光纤地震拖缆(下文简称“光纤拖缆”)设备研发工作。
近日,光纤拖缆搭载“海洋地质十二号”船进行海试,并取得圆满成功。海试期间,分布式光纤拖缆道间距达突破了目前最小道间距的限制。团队充分测试了光纤拖缆在多种情况下的地震响应特性,并连续采集了40公里的地震资料,测试结果和资料质量达到了预期。
此次海试表明了光纤拖缆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对推进小型化、轻量化、超小道距、超高分辨率的“耙缆”勘探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大幅降低设备成本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今后的全光纤“耙缆”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耙缆”技术团队将依据本次海试结果,对采集的光纤拖缆数据深入分析,力争实现光纤拖缆的生产性应用,有效服务天然气水合物、海砂、海底表层矿产等资源的地质调查工作及潜在浅层地质灾害评价。
(文鹏飞 张浩浩)
海上技术人员施放分布式光纤地震拖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