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部、局党组有关能力共建的指示精神,根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能力共建工作方案》,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双方在业务上积极开展合作。近日,在广州海洋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经过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州海洋局“海洋地质十二号”船各部门协作配合,克服多重困难,安全、高效完成了海口中心区域地质调查多道地震重磁联合测量任务,实现了我国在南海岛礁海区较大震源容量、较长电缆排列的二维多道地震调查作业,全力支持海口中心转型发展,取得了多项调查成果。
一是首次实现在礁盘海域浅水区开展震源容量大于2000立方英寸能量级的大容量多道地震作业,震源穿透地层记录长度达9秒,电缆排列长度为3000米,地震道数为240道,地层覆盖次数达到60次,调查发现陆架和洋盆地层沉积与深部基底反射清晰可见,验证了在我国南海岛礁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地震作业采集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是通过科学设计测线,合理规划施工,获取了国内第一条纵跨陆缘延伸的西沙-中沙地块、中沙海台地块-西南次海盆地大穿透深度测线剖面,有望揭示中沙海台上礁灰岩生长厚度以及与海台隆起顶部的接触关系,对研究南海西北部海陆过渡关系、连续追踪陆壳与洋壳不整合带等提供高质量的地震数据资料支持。
三是首次实现了我国2500吨级中大型地震调查科考船在浅滩暗礁密布海区的多道地震工程化应用。作业中查清海台礁盘上测线真实水深,避开周围暗礁及渔业活动风险,降低了震源激发浅水效应的干扰,最浅作业深度达到水深20米,实现了全测线安全作业,确保了跨越礁盘区域测线的连续性和地震信号的一致性,为我国在南海开展岛礁地质调查,特别是南海南部众多浅礁、岛屿水文、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等工作积累了经验。
通过开展野外联合调查,广州海洋局和海口中心双方技术人员就技术理论、方法体系建立、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交流沟通,取得了良好进展,达到了预期效果,积极推动海口中心能力建设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王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