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孢粉揭示MIS4-3期海南水下三角洲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

发布时间:2020-07-08

 

  南海西北部陆架位于东南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其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容易受到海陆相互作用的影响,过去的古环境记录指示此处曾沉积了巨厚的水下三角洲,显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这种快速沉积三角洲的物质来源于哪里,其产生的驱动机制如何,答案尚未可知。 

  带着这种研究目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波兰什切青大学的海洋与海岸科学学院联合在南海西北部陆架、海南岛西南部钻取了长度为100.65 m的水下钻孔,双方联合对钻孔样品进行了一系列高分辨率的古环境参数分析。 

  研究发现,其水下三角洲形成于距今6.5-5.6万年之前,氧同位素4-3期之间,此时海平面从相对最低处开始迅速上升并稳定下来,通过河口运输快速沉积了厚度达50 m的沉积体,孢粉记录显示此时的气候逐渐由相对干冷转向相对暖湿。同时,对钻孔内的化石孢粉记录与东亚大陆孢粉数据库的表层孢粉记录进行现代类比分析,其物源追踪显示钻孔孢粉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在末次冰期(MIS4-2)开始阶段,随着海平面的下降,南海西北部陆架暴露,红河下切并溯源侵蚀,气候干冷导致陆地剥蚀作用增强,携带着从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的大量物质,快速沉积于此形成河口三角洲,随着气候变得暖湿,海平面逐渐上升,三角洲快速沉积过程逐渐结束。 

  此次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20年6月出版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论文相关信息如下: 

  Shaohua Yu*, Zhuo Zheng, Jan Harff et al., 2020. Pollen record in the northwest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past 82 ka: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99: 104457. 

  该研究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波国际合作项目等基金资助。 

 (余少华)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