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海底命名:给海底山川铭刻美好的中国名

发布时间:2018-11-19

 

  近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编制、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1:200万)》成为海洋地质业界的热点。 

  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之间,这些板块在不同时期的相互作用对南海产生强烈的影响,使南海的地质构造复杂,海底地貌类型众多,也蕴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南海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此外,南海被多个国家包围,地缘政治复杂,域外国家也插手南海事务,使南海也成为全球政治与军事热点。基于上述原因,南海地质研究受到各国重视和关注,发表的相关论著数不胜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精彩纷呈。然而,以大幅图件的形式展示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此《图系》却是国际上近30年来首次。 

  《图系》一共包含16幅图,采用实测资料,以创新性的方法编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的“地形图”、“三维地形图”、“晕渲地形图”上标注了200多个南海海底地名。这些地名都以中国古代的科学家、文学家、航海家命名,蕴含中国的文化特色,填补了南海命名的空白。国内外的海洋地质学家都逐步认可和使用,使中国的海底命名工作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海底命名?海底命名有什么意义吗? 

一、海底为什么要命名? 

  大海广阔无垠,海底是不是一片平坦?其实,海水覆盖之下的海床并非同样平坦宽阔,既有地形平缓的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海岭、高耸的海山和深邃的海沟,海底地形地貌多姿多彩。陆地上有高山,有河流,有峡谷。与此相对应,海底也有海山,有海谷,有深渊。海山和海谷也必需有个标准名称,要不然航海图上怎么标注呢?各个海洋学家都随意起名,一个海山有多个名字,岂不乱了套? 

  但是海底是不能随便命名的。首先,我们要进行海底水深测量,获取多波束数据,编制高精度的海底地图,才能识别每个海底地理实体。其次,命名既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也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地名包含通名和专名两部分,通名区分地理实体的类型,专名区分地理实体的个体。如地名“墨子海山”中,“海山”为海底地理实体的一种类型,是通名;“墨子”为此海山的专有名称,是专名。 

  国际上很早就开展海底命名工作了。过去,在不同国家、地区出版的海图和文献中常出现海底命名规则不一、地名互相矛盾的现象,产生了诸多混淆与错误。为解决此问题,1900年国际海底命名委员会成立。二战后该委员会调 整归属于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联合设立的大洋水深图制图工作组(GEBCO),并更名为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分委员会(SCUFN)。SCUFN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海底命名体系,审定各国提交的海底地名,建立国际海底地名辞典,推广使用正式的海底地名。 

  广州海洋局的研究团队从水深数据处理、地图编制、地理实体识别、命名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海洋地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完成了南海海底命名的规划和命名。首批245个地名以中英文标注在公开出版的《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1:200万)》上。随着《图系》在国内外的发行和应用,200多个蕴含着中国文化特色的地名也逐渐被全球海洋学界认可和使用。 

二、海底地名怎么用? 

  南海的海山命名,按中国的标准,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南海北部的海山我们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医学家命名,东南部的海山以唐宋诗人命名,西南部的海山以我国古代航海家命名,西部的海山取词于唐诗《春江花月夜》。看到这些地名,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曾有过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文明,也时时提醒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也牢记使命,海底命名与海洋权益研究工作从未止步。很快,南海就遍布中国地名.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小伙伴们注意,国家批准的海底地名是受法律保护的,在公开的出版物中必需使用标准地名。不要使用自编的南海地名,更不能使用外国人随意起的地名,比如称呼黄岩岛为“斯卡伯勒浅滩”、东沙群岛为“普拉塔斯群岛”(Pratas Island)。在自己的管辖海域使用别人的地名,自己人看不懂,也助长了别国的气势。 

  南海的明诚海丘和易安海山蕴含着赵明诚和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的多么美好爱情故事!郑和海台、景宏海山、马欢海丘记载着我们航海先辈的无畏和勇敢。 

(朱本铎)

墨子海山。大家都知道墨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其实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芳甸海山,取词于《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是不是诗意盎然? 

已经公开出版的南海三维地形图上,标注了中国人在南海的海底命名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