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概况
“南海北部及台湾海峡油气资源调查”项目,归属于“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项目周期为2016—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对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新层系、新领域开展油气资源调查,寻找构造和圈闭,对重点目标实施钻探;初步查明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状况,评价有利目标区带的资源潜力。
2. 成果简介
(1)南海北部海域发育中生界海相烃源岩,这使得南海北部的油气勘探领域由陆相拓展到海相,是“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的新层系。
(2)初步掌握了针对深水区和以中深层为目标的长排列强震源二维地震采集技术(图1)。采用该技术获得的陆坡深水区二维地震剖面总体上能揭示盆地基底或中生界内部结构(图2)。
图1 地震资料采集时投放震源气枪
图2 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地震剖面特征
(3)利用以长排列强震源二维多道地震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圈定出南海北部中生界分布范围。海相中生界面积约67000km2,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两侧的潮汕坳陷、韩江坳陷、台西南盆地等区域。从东沙海域中生界等厚度分布可知,总体呈现南厚北薄的特征,其中潮汕坳陷中生界残留厚度达3000~5000m。中部及东部区域油气地质条件最好,为一级远景区,是下一步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的首选区域。
(4)在东沙海域潮汕坳陷中东部一级油气远景区内,中生代局部构造发育。主要有背斜(包括披覆背斜断背斜、半背斜)、断鼻、断块、复合圈闭及岩性尖灭圈闭(生物礁圈闭等),显示的主要构造有13个(图3),主要分布在潮汕坳陷斜坡带,优选8个重点构造。这8个重点构造闭合幅度介于500~1500m,圈闭面积均大于100km2,构造形态比较完整,部分处于凹中隆位置,距周缘凹陷较近,且周缘凹陷中生界发育完整,可作为生烃凹陷。
3. 成果意义
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这些重点圈闭构造的进一步落实,有助于形成并完善中生界油气成藏理论,也有助于取得新的油气发现。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张光学 孙鸣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