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海南岛南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16-01-27

摘要:通过开展海南岛南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典型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查明海南岛南部滨海湿地主要类型及分布现状、生态环境现状,初步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为海南岛南部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项目概况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滨海湿地是湿地的一种,主要是指沿海区域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主要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泽、海湾、海草床、红树林与珊瑚礁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目前海南岛南部滨海湿地系统正受到严重的污染威胁,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变迁和污染加剧,必然会引起湿地系统内物种多样性的明显变化。通过对海南岛滨海湿地的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评价可以查明该区域滨海湿地的分布现状、演化过程和趋势以及地质环境特征,从而为该地区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成果简介
  (一)查明了湿地类型及分布现状  
  海南岛南部潮上带湿地类型有河流、湖泊、水塘、盐田;潮间带湿地类型有红树林、沙(砾)质滩涂和泥质滩涂,潮下带湿地类型有浅海、珊瑚礁(图1)。盐田主要分布在莺歌海,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三亚河自然保护区和陵水新村港;珊瑚礁主要分布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三亚河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1991-1999年呈增长趋势,之后逐渐下降,红树林主要沿着河岸生长,其数量受河流、潮汐等影响,从1999年以来数量的减少与三亚市城市建设有关。陵水新村港红树林由于保育措施到位面积自1991年以来一直呈缓慢增长趋势。养殖水塘面积自1991年以来一直持续增加,这与区域水产养殖产业的扩大密不可分。

图1 海南岛南部滨海湿地分布图
  (二)查明了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现状
  海南岛南部近岸表层海水环境总体质量一般,近一半的海域综合水质为清洁级,部分海域为轻污染级和中污染级,三分之一海域综合水质达到重污染级。主要污染因子有无机氮、锌和汞等。三亚湾渔港由于湾口较窄,致使湾内水与外海水的交换率较低,极大地减弱了湾内水的自净能力,海水存在超营养化和有机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低,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等级也为低,全区总体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为榆林湾和三亚河口。
  (三)建立了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采用单元网格内加权综合指数法对调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图2)。调查区东部大部分区域如大花角以南至亚龙湾近岸的生态地质环境都属于好或较好等级。生态地质环境属于差或较差等级的区域主要位于三亚河口至榆林湾、三亚湾西部至南山岭、龙栖湾村以及莺歌海镇至板桥镇沿岸区域。

图2  海南岛南部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图
  三、成果意义
  本项目查明了海南岛南部滨海湿地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初步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海南岛南部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做了评价。基于评价结果,项目为该地区的湿地保护和恢复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调查结果也将为华南湿地类型的划分提供详实的数据,为完善华南湿地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何海军)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