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南海北部陆坡中深部成像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次地震资料处理通过研究应用了几项新技术,提高了对中深层地质目标体的成像效果。
一、项目概况
为了查明南海北部陆坡的中古生界老地层分布情况,今年采取大容量长排列技术对该区进行了3500多公里的多道地震资料采集。中深层地震资料通常存在照明度低、反射信号弱、信噪比低等特点,总体处理难度大,对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单元、沉积相划分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原始资料分析研究,处理中引入了一批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和模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成果简介
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地形地貌复杂,除有海山、海丘、海台、陡坎等正地貌外,海槽、海底峡谷等负地貌也相当发育。东沙区块构造复杂,多火山构造运动,中深层成像是资料处理中的难点。地震资料中存在的气泡效应、强能量鬼波、多次波异常发育的问题导致中深层有效波反射能量弱、频带窄、构造成像不清楚。针对存在主要问题研究并采取以下几方面的针对性的处理,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新方法压制气泡:相比以往,本次处理研究的新方法针对特定的震源提取了更加准确的远场子波信号,将窄带的、鸣震的信号转化为宽频的、压缩的子波来去除这种气泡效应,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整体分辨率。
2、 SSD鬼波去除:本次引进最新的单缆去鬼波(SSD)技术,通过FK谱重构分解上下行波,从而分离鬼波。该技术应用压制了检波点端的鬼波,合理补充了原始资料的低频成分,对深层的成像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串联多次波压制:本工区由于区域跨度比较大,水深及地下构造都有较大的差异,针对不同特征的多次波要使用相应的配套压制技术。与以往压制多次不同的是,本次对于强能量浅水多次波采用新方法(DWD)水层多次波压制技术进行压制,通过与以往的SRME、RADON、DIMAT等多种方法的串联组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多次波逐一压制,取得了较好的压制效果。
4、折射多次波精细切除:采集区域部分水深较浅,发育丰富的折射波,并伴有较强折射多次波,这是处理中首次遇到的问题。首先,折射波及折射多次波对于反射地震来说是一种强干扰波,但是非初至折射波的识别较难,处理中选择在偏移后道集上采取精细切除,对地震资料的成像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对中生界的复杂构造成像有一定的提高。
三、成果意义
几项新技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新的气泡和SSD鬼波压制技术,消除了“多相位”,丰富了低频信息,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鬼波陷波的影响,反射相位更单一,波组特征更明显;串联多次波压制提高了中深层的信噪比。此次处理成果剖面相比以往剖面,中深层构造成像改善明显,断面归位准确。基于此次处理的宝贵经验,处理人员对南海北部陆坡中深层成像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为解释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保障。
(资料处理研究所:丁龙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