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广州海洋局在莫霍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余杭涛 发布时间:2024-12-05
  近日,国际权威的地学期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中科院三区,JCR二区)发表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莫霍面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Moho topographic invers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基于遗传算法的南海莫霍面地形反演)。该成果为大洋钻探选址以及南中国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文创新提出一种新的反演方法,即用遗传算法改进传统的频率域反演方法,从而减少非线性项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本文将新方法应用于南海西南次海盆,反演得到区域莫霍面(图1)。莫霍面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有明显的地幔上隆现象,莫霍面深度整体浅于15km。其中,最浅处位于西南次海盆的南部(大致范围为113.3°E-114°E、10.8°N-11.5°N),其莫霍面深度为6.3km。此外,本文重新绘制了西南次海盆的残余扩张脊。扩张脊两侧的莫霍面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且扩张脊南侧的莫霍面并不连续。此前的多道地震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洋中脊的地壳有明显增厚,厚度约为4km,这与本文的结果是较为吻合的。
图1 南海西南次海盆的莫霍面
  论文第一作者为广州海洋局余杭涛助理工程师,通讯作者为广东工业大学许闯教授和广州海洋局张辉工程师,合作者还包括广州海洋局秦朋波高级工程师、汪俊高级工程师。该研究由NSFC-广东省联合项目(No.U20A201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2476080)资助。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16/j.jseaes.2024.106396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