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济大学与中科院深海所联合完成南海载人深潜航次
近日,两家机构组团搭载 “探索二号”科考船及“深海勇士”号深潜器,赴南海东北部峡谷区和中央海盆海山链开展“南海冷水珊瑚”航次,开展了共计24次载人深潜,包括夜潜和三天五潜。丁抗研究员和翦知湣教授担任联合首席科学家,丁抗亲自潜入海底超过4500米水深点。
二、山东启动海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物联网是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感知层,通过海洋传感器采集数据;第二层是传输层,通过通讯技术传输数据;第三层是基于人工智能软件算法发现规律和预测趋势,实现依靠“大数据”进行预警和实时决策。物联网计划将首先应用于海洋牧场和大型海洋装备。
三、英国发布新一期海洋战略路线图
英国海洋科学协调委员会发布了《面向海洋可持续性和生产力的海洋科学路线路概要》,提出未来9个优先事项,包括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实现海洋科学数据的高效获取和利用,了解海洋系统食物、能源、矿产资源的供应能力,支持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等。
四、受企鹅启发,德国EvoLogics公司推出新型AUV
新型AUV以企鹅为模型,呈纺锤状,在水中航行时实现超低的阻力系数。推进系统包括4个X形水平推进器和3个垂直推进器,以提高机动性和速度,使AUV能够保持固定位置并悬停在水中。
AUV可以组群,构成灵活且适应性强的声学工作网络。每个AUV都有内置调制解调器,用于水下数据传输和定位,地面通信模块包括Wifi、无线电和GNSS。
五、萨博公司(Saab Seaeye)研发七关节全电动工作级机械手,将应用于海底机器人
机械手七个关节模块中的每个模块都具有毫米精度,均具有自己独立的智能分布式微处理器,可以作智能、直观和精确的手臂控制,可以预测肢体运动路径,从而避免自撞,并整理关节数据以进行统一控制。机械手除了安装在ROV外,也适用精细工业制造和家用机器人。制造商宣称,相比于同类液压产品,七功能机械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智能化。
六、欧盟资助SeaClear项目,以自动清扫海底垃圾
项目的基本系统包括4台无人设备:一架无人机,两台ROV,一艘无人艇,无人艇通过脐带缆为两台ROV供电和传输数据。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帮助无人机和第一台ROV发现垃圾并区分海洋动物,第二台ROV随后将使用抓取器和吸尘装置沿海底行进收集垃圾,并将垃圾带回到无人艇上集中处理。这套系统已在德国汉堡港附近20~30米水深处进行了测试,将来主要部署在沿海河口海域。
七、日本和美国将联合在阿拉斯加试采天然气水合物
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公司和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将从明年开始,联合在阿拉斯加北部的永久冻土层中试采水合物。而后根据这次试采的经验和结果,他们计划在2023财年或以后在太平洋海域进行水合物试采,以期在2027财年开始实施商业化开采。
八、研究海洋生物碳泵的价值知多少?5000亿美元
生物碳泵是指海洋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当其死亡或被较大的生物吃掉时,富含碳的碎片和粪便会沉入海底埋在沉积物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海洋每年估计吸收5至12吉吨(1吉吨=10亿吨)的二氧化碳。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计划开展一个为期20年的生物碳泵研究计划,以更准确地估计海洋从大气中清除碳的能力,建立更准确的气候模型,从而可以改善各国的碳排放政策。初步估计这将给全球经济利益增加5000亿美元。
九、连接南极冰川底面和海洋深层的通道可能会加速融化
南极Thwaites冰川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在过去30年中,这个冰川的总损失冰量增加了五倍以上,占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因素4%左右。美国和英国科学家通过一项联合调查,在冰川下发现一条深海海底通道,较为温暖的海水顺此通道进入冰川下面,融化冰川导致海平面上升。
十、格陵兰岛冰盖加速破裂,实锤气候快速变化
格陵兰岛最东北端属于北极地区的冰盖已经破裂,冰川从陆地流入海洋,科学家称这种状况是气候迅速变化的证据。自1999年以来,格陵兰的冰架已经失去了160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冰盖损失的冰量超过了以积雪形式增加的冰量。30年前这种现象罕见,称为极端化,但近年来已成为常态化。
十一、5560万年前火山喷发增加了海洋碳含量,但远不及今天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
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观测站的研究人员分析了5560万年前(古新世-始新世)的海洋状况,发现大规模火山喷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飙升,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了5-8℃。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碳,使海水变得高度酸性,杀死或损害许多海洋生物。但是,人类活动将碳元素的引入海洋的速度比那时提高了三到八倍,可能对生命造成灾难性后果。这一发现发表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广州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