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箱式取样器在无数期盼的小眼神中缓缓浮出海面。后甲板“猛士”们一系列熟练操作之后,取样器平稳落地。瞬间,取样器像红毯上的当红流量小生一样享受着高光时刻,灯光、摄影、粉丝团围惊叹,活色生香。
打开取样器上层隔板,生物取样团就位,软管引流,经上覆水润洗之后,将上覆水装满3个无菌瓶中,放置于保鲜冰柜中静置沉淀以待滤膜。排除多余上覆水,只见地质取样团的宝贝多金属结核镶嵌于沉积物表层,生物取样团团长唐得昊博士喝止住地质取样团蠢蠢欲动的双手,不慌不忙拿出样品勺耐心细致地绕过结核,按四角点两中心点刮取0-1cm厚的表层样装于无菌取样袋中,贴好标签放置于-80℃超低温冰柜中冷冻备用。地质取样团就位,小心翼翼捡起结核,避免扰动表层沉积物。至此,精工细作的劳动告一段落,地质与生物取样团按计划插入取样管与定量框,随后,生物取样团将样品勺游走于取样管与定量框的间隙,继续刮取表层样,装满保鲜盒。贴好标签放置于-20℃冰柜中冷冻备用。
取样完毕,后甲板“猛士”就位,铲起剩余深海沉积物装于塑胶桶中用于后续的研究,冲洗干净取样器,准备下一站位的取样工作。地质取样团进行多金属结核与插管样品后续处理工序。生物取样团利用parafilm封口取样管两端,并加上管盖,贴好标签放置于-20℃冰柜中冷冻备用。
用于筛分大型底栖生物的圆形不锈钢样品筛已准备完毕,筛子直径50cm,高15cm,从上到下三层筛相扣,依次为10目、18目、35目。样品筛锃亮的不锈钢材质配上底部均匀、密集网眼,在多波束测量队队长泽哥(徐泽)看来像极了包子铺的大蒸笼。为防止泥水由上层筛飞溅,同时为使泥水由底层筛顺利渗流,唐博士根据以往经验,在上层筛与底层筛分别另套一层同等大小的筛子。将定量框中的样品倒进最上层10目样品筛中,用泵出的海水从上层筛无情冲刷、反复淘洗约2小时之后,热气腾腾的深海粘土土包子并没有出炉,只见三层样品筛里均有残留物,唐博士指挥将残留在三层样品筛里的样品用软毛刷分别收集于三个样品袋中。样品袋外贴好标签放置于-20℃冰柜中冷冻备用。
经过以上繁杂的工序之后,生物取样团将目光转向静置于保鲜冰柜的三瓶上覆水,开启了过滤上覆水的征程。利用经去离子水润洗过的注射器吸取上覆水,经滤膜夹具夹持滤膜过滤,过滤完上覆水,将滤膜经液氮速冻后,贴好标签放置于-80℃超低温冰柜中冷冻备用,过滤后的水贴好标签放置于保鲜冰柜中。
过膜过程中,前两针筒上覆水轻松过膜,从第三针筒开始,由于泥浆等杂物吸附于滤膜之上,上覆水透过滤膜愈发艰难。后来啊,这过滤装置就像滴漏,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上覆水一秒一滴落下,注射器活塞以肉眼难见的速度微观下移。持针人腰酸背痛,头晕眼花,尝到绝望的味道。要是你心急想加速,手略微一抖,上覆水伴随着幽怨之气侧喷而出,呲你一脸,舌头舔舔,咸咸的,“海的味道,我知道。”“--波力海苔!”围观众伙伴异口同声捧哏。
膜难过,莫难过。除了泽哥担任过膜主力之外,早、中、晚三班小伙伴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们感叹人生艰难之际,船长管鹏,二副张力中挺胸而出,加入过膜的行列。只见二副以强健的肱二头肌运用盖世之气,双手紧压针筒活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宏观线性下移,展现出内蒙套马汉子的绝对实力。首席科学家韦振权博士体验过滤一针筒之后,开动科学家的头脑制作了铅块压活塞的简易替代工具。效用如何?Tomorrow is another day! Wait and see.
(谭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