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40年前,珠江口首获高产原油

发布时间:2019-10-1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示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就,激励和鼓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大干部职工为生态文明建设不懈奋斗,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征集活动的通知》,广州海洋局开展以“珍惜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老照片老故事征集、主题征文、短视频大赛、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广大职工踊跃参加,收获了不少优秀作品,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中国自然资源报10月10日专题刊发:

 

  

  1979年5月,我国利用引进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勘探二号”,在珠江口盆地开钻编号为“珠五号”的钻井。8月13日凌晨,喜获高产工业油流,平台顿时一片欢腾。“珠五井”的成功,证实了珠江口盆地是一个油气远景巨大的沉积盆地,打开了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新局面,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默默付出。1975年6月,位于湛江市的原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二海大队”,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始对珠江口大陆架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概查。经过5个月的调查分析后,二海大队于11月正式宣布发现了珠江口盆地。同年12月,原国家地质总局党组决定在广州成立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同时筹建第四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四海大队”),二海大队分批从湛江迁至广州,加速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查进程,为上钻做准备。

技术人员在打开采油树放油

  1976年8月,四海大队开始在珠江口先后钻探4口井,但只有“珠二井”和“珠四井”获得一些油气显示。由于一直未取得重大发现,当时有人对珠江口盆地的油气远景产生了质疑。四海大队在总结前几次钻探的基础上,决定将新井位南移 。1979年“勘探二号”平台开钻“珠五井”,钻探刚进地表时,井壁严重漏浆,平台工作人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堵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决定试油期间,受到8号台风的正面袭击,当时井位水深81米,钻井平台桩脚插入海底仅2.1米,而抗14级强台风需插桩6米。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孙大光提出“在充分准备和安全稳妥的基础上试油”。接到指示后,留在平台上的17名地质职工在指挥部和领导 同志的带领下 ,昼夜奋战 ,坚守岗位,为平台成功喷油立下大功。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战斗,在井深2314至2838米 间发现了8个层位油砂 ,总厚度26.2米,“珠五井”射开了三个油层。8月13日凌晨1时25 分,“珠五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日产油295.7 立方米,轰动了国内外。从发现 珠江口盆地到获得高产原油,仅用了短短4年,投入8000 多万元勘查费用,以较落后的仪器设备和较少的资金投入,在恶劣的海洋气候和复杂地质情况下取得突破性成就 ,功绩卓越。1979年10月10日,在广州召开庆功授奖大会,授予“勘探二号”平台、地质组和解释队集体一等功。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