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南极科考行30:“海洋六号”刷新我国南极海底地质取样纪录

发布时间:2017-01-23

 

  正在南极半岛附近海域执行我国第33次南极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科考船日前刷新了我国在南极海域的海底地质取样纪录。在1月19日的一次重力柱活塞取样过程中,“海洋六号”取得了总长度超过8.6米的浅表层沉积物,这一数字超过1990—1991年我国第7次南极科考期间“海洋四号”同类作业纪录1米以上。
  “海洋六号”是首次执行南极科考任务,也是时隔26年后我国第二次在南极海域实施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国家专项调查。重力取样是其调查任务之一。作为我国装备较为先进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专业科考船,“海洋六号”此前多次在我国沿海、南海海域和太平洋深海等地创下重力柱取样纪录。
  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介绍说,重力取样犹如给南极海底“做插管”,通过所取得的样品分析海底沉积物中所含的空气、水分以及组成成分等多种信息,可以真实的再现数百乃至数千万年南极的地质演化历史,一般而言,取样长度越长,反映的年限就越长,其物质丰富度和分析精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海洋六号”使用的重力柱状取样器是用600公斤的圆形铅快排列成组,再与空心钢管连接组合而成的一枚巨大“铁锥”。在作业过程中,重力取样器由钢缆牵引投向南极冰海,再加上200公斤的锤相伴而至,才能将长九米、粗如成人手臂的空心管插入冰冷的海底泥中。据现场作业小组负责人郝小柱介绍说,这次作业过程,采用的是9米长的钢管,采获8.6米的样品,已基本接近这一规格重力取样的作业极限,“表明作业是非常成功的。”
  据科考人员介绍,此次南极重力柱取样作业克服了海底地质情况复杂、冰碛物密布、海底沉积物致密坚硬等一系列困难,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相关经验填补了我国在高纬度地区和浮冰状况下海底取样作业空白。

(新华社记者王攀 中国国土资源报特派记者 陈惠玲)

8.6米重力柱状样品

“海洋六号”实施重力取样

重力取样创纪录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