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专家学者

两院院士

 

 
 
 
    金庆焕(1934.10- 著名海洋地质、油气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院士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或参与主持“珠江口外35个岛屿地质调查”、“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远景评价”、“南海北部海洋地质综合调查”、“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远景初步评价”、“广东省雷州半岛田洋湖盆晚第四纪地质及古气候”、“台湾海峡及围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地质”、“南沙西部海域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等一批国家级重要石油地质地勘和科研报告,为这一海域的油气远景评价和珠江口盆地的油气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南海地质及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对南海北部基础地质、南海地质构造、沉积盆地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作了系统的论述;对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形成的各种地质环境和赋存规律作了详细分析,为中国及时向联合国申请矿区提供充足的科研依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编写专著11部。先后获得第五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地矿部找矿特等奖1次;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次;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次。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王光宇—局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第三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海洋物探创始人之一。作为北部湾油气盆地、珠江口大型油气盆地主要发现者之一获得地矿部地质找矿特等奖一等功。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5次担任大洋调查首席科学家,获地矿部地勘成果二等奖。率队在南极、南太平洋进行海陆科考,取得丰硕成果获地矿部地勘成果一等奖。1995年担任国家"863"计点专题专家组长兼课题负责人,绘制出我国第一张全覆盖数字海底地形图。被授予人事部、海洋局和中国大洋矿协有突出贡献专家、科技部有重要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冯志强—局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0年代参加我国西部地质调查,参与发现冷湖油田,获"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0年代转入海洋地质调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南海珠江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主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首次在我国海域开展1:20万区域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开拓了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新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记一等功,地矿部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姚伯初-教授级高工,第八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海洋物探、地质构造的研究,从海上资料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解释、编写报告以及技术管理,均能出色完成。1985年任中美南海洋地质科学联合调查研究项目中方负责人,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油气资源调查与研究项目,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
 
 
 
 
黄永样-教授级高工,第九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土资源部“先进科技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参加了我国海域、太平洋和南极地区的区域地质、实验地质、大洋矿产资源、生物地层及古海洋学、天然气水合物等学科领域的调查及研究工作。曾任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大洋调查等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或参与主持及参加编写的大型勘查报告和科研报告八个、海洋地质矿产勘查国家标准两部,主持编写或参加编写出版成果专著七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成果获部级勘查、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
 
 
 
 
梁金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九届二次会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能源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至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现任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研究工作。首次在我国南海调查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似海底反射界面(BSR),取得了开拓性的调查成果;创新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和成矿预测技术,优选钻探目标,相继取得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珠江口盆地东部和西部海域天然气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创新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和储层评价方法,优选试采目标,为南海首次试采成功奠定了基础;创新提出了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区带分布规律,建立南海渗漏型、扩散型和复合型水合物成因模式,揭示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发展丰富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理论。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称号。

金锤奖获得者

 

 

   
温宁,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荣誉称号。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或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主持或参加完成20多项大型综合调查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专项和部控项目、课题及国内外地质市场等海洋地质地球物理项目;发表2部专著(合著)和二十多篇论文,5次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四等奖1次)。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严兴华 -党委书记、副局长,高级会计师,经济研究员。
曾获国土资源部先进会计工作者、广东省直机关优质服务排头兵荣誉称号。现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国土资源部财务、预算、审计专家;国土资源部高评委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经费监督专家;广东省国有资产评估专家;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校外导师。

 
 
 
 
 
 

银锤奖获得者
 
 
 
 
 
张光学,教授级高工(二级),国务院自然科学研究特殊津贴专家。国家863、97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水合物专项主要负责人。《石油实验地质》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地质动态》编委,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广东省地质学会、石油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地矿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主要从事海域油气盆地分析、成藏条件与资源评价研究,以及水合物探测技术、成矿条件、形成机理与远景预测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海洋油气、水合物等专项勘查,以及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研究20多项;编写大型项目建议书、设计、成果报告多份;参与编写规范2部、专著7部;发表论文60多篇。获部级成果奖9次(一等2次、二等6次、四等1次)、优秀论文奖2次。
 
 
 
 
何高文-局副总工,博士,教授级高工(二级),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深海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工作,先后任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研究”项目责任专家和“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项目责任科学家,目前担任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 重大项目“富钴结壳资源评价”项目负责人、总体专家组首席专家,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区申请书编写负责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深海矿产资源团队负责人等。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中国大洋协会“突出贡献奖”,被国家海洋局授予“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国土资源科技奖二等奖2项,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将1项。参与规范编制2项,出版专著7部(第一作者2部)。
 
 
 
 
万玲-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南海区域地质、深部构造、盆地构造和深水油气等综合研究。目前主要承担国家973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油气资源潜力”二级课题“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演化及油气资源潜力”、“南海海域地震大剖面调查”和“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编图”。曾负责并完成国土资源部专项和广州局战略研究项目。2002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邱燕—理学博士,二级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广东省"科技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广东省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
主持和参加地勘项目、国家科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126国家专项科研课题、973基础研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地质保障工程等大、中型项目32项,主持和参加编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三份。担任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专题会议召集人和会议主持人。  在国内、国际公开出版刊物上共发表科技论文49篇,其中第1作者29篇,SCI收录5篇,合作出版专著6部,主持编写论文专辑1部。
获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杨胜雄—二级专业技术岗、国家首批注册测绘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理学学士,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理学硕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方向理学博士。1993年9-10月在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巴黎高等矿业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Mines de Paris),2003年12月-2004年2月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访问学者。
现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局总工,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大洋协会"资源勘查与评价"项目首席科学家。获中国大洋协会"做出优异成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大洋工作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国土资源部"百名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人员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大洋、126专项等十多项课题研究,参加海上技术试验、大洋深海矿产资源勘探的航次调查。获部级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海洋学报》(中、英文版)、《地质通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华南地震》编委,《海洋地质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分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家863计划“十五”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十一五”海洋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十二五”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家973计划“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2009CB219500)首席科学家;中国大洋协会“九五”、“十五”、“十一五”研究开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富钴结壳资源勘查与申请工作组组长;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研究”指导专家组成员。发表过4部专著(合著)和二十多篇论文(第一作者),6次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1次获中国地调局一等奖。国土资源部“百名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张光学—副局长,教授级高工(二级),国务院自然科学研究特殊津贴专家。国家863、97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水合物专项主要负责人。《石油实验地质》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地质动态》编委,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广东省地质学会、石油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地矿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主要从事海域油气盆地分析、成藏条件与资源评价研究,以及水合物探测技术、成矿条件、形成机理与远景预测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海洋油气、水合物等专项勘查,以及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研究20多项;编写大型项目建议书、设计、成果报告多份;参与编写规范2部、专著7部;发表论文60多篇。获部级成果奖9次(一等2次、二等6次、四等1次)、优秀论文奖2次。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王嘹亮—海洋矿产地质调查所所长,博士,二级教授级高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完成部级及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大型地勘与科研项目20项,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获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奖1次,获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成果奖1等奖1次,二等奖1次,在全国第四届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学大会获优秀论文奖。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
 
 
 
 
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白志琳—教授级高工。获"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全国十行百佳"、"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巾帼科技带头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曾先后主持并参加了14项大型地勘、科研项目和多项海洋地质工程调查项目,其中主持编写的报告有三项获地矿部勘查三等奖,参与编写的一个报告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了专项研究专辑,在国内外发行的刊物上合作发表论文8篇,提交成果报告8份。
     
     
 
 
 

省、部级劳模

 

   马申达,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劳动模范。曾获“地矿部优秀工程勘察院院长”、“建设部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等荣誉。1996年调我局工作,1997年至20126日任主持工作副局长、局长期间,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海洋地质工作持续旺盛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获国土资源系统“优秀管理干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我局2000-2011年有11年被部、地调局年度考核为“优秀”,受到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国土资源系统“‘十五’‘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国土资源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中国大洋协会授予“集体突出贡献奖” 等荣誉称号。
 
 
 
     
 
 
 
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
 
 
 
 
 
张明,教授级高工。从事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以及海洋基础地质和海洋工程地质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主要侧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探索和实施、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课题“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钻目标优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天然气水合物地震采集试验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突出,对水合物专项工作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参与编写规范2部、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负责承担完成了“探宝号”地球物理调查船等一批数以亿元的大型地球物理调查设备的技术论证、引进、验收和消化、吸收、使用,在完成国家海洋油气资源调查、“863”计划等重大国家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获地质科学进步奖2次、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次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称号。 
 
 
 
 
李学杰—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所所长,博士,二级教授,中山大学海洋学院评为客座教授。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事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2001年获"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荣誉称号,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参加或主持过30多个科研或调查项目,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专著4部、学术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9篇。
 

 

 

   
白志琳—教授级高工。获"中国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全国十行百佳"、"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巾帼科技带头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曾先后主持并参加了14项大型地勘、科研项目和多项海洋地质工程调查项目,其中主持编写的报告有三项获地矿部勘查三等奖,参与编写的一个报告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了专项研究专辑,在国内外发行的刊物上合作发表论文8篇,提交成果报告8份。

 

 

   
 
 
 
局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
 
 
 
 
 
陈邦彦—局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国家八六三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洋协会资源勘查与评价专家组成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查、综合地球物理解释等方面颇有深造。为我局开展海洋油气勘查、南海区域综合调查、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南极南大洋地质科学考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做出重要贡献,获地矿部勘察成果一等奖,勘查、科技成果二、三、四等奖。
 
 
 
 
张国祯—局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多次担任"海洋四号"船首席科学家带队圆满完成科考任务。获地矿部找矿特等奖、珠江口盆地找矿二等功、中国大洋协会"为我国大洋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等荣誉称号。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项目获地矿部勘察成果一等奖,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项目获地矿部大洋首航调查一等功和勘察成果二等奖。
 
 
 
 

   

中国地质调查局卓越地质人才(“李四光”学者)

 

     
    梁金强—教授级高工,三级技术岗位。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先行者,负责或参与完成了国家水合物专项项目、国家863课题、国家973课题、国土部公益基金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等40余项水合物地勘和科研项目,合作撰写出版专著5部,独立和合作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四等奖各1项,合作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在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理论、资源评价和成矿预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2015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卓越地质人才,并授予“李四光学者”称号。

 

 

 

 

 

   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计划

   

  

 

  邓希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构造地质学、海洋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自2003年进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来,主要从事海洋地质的调查与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已经独立承担科研有9项,参与了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7篇。在大洋科学考察中,参与了9个航次26个航段的海上调查工作,已担任了三个大洋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在2007年大洋19航次中参与了我国在西南印度洋脊的第一个热液硫化物喷口的发现;在2012年大洋27航次调查中发现了西太平洋某海域资源量巨大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在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航次中证实了深海沉积物存在稀土资源。获得的奖项有: 2011年获得中国大洋成立二十周年优秀工作者;2012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年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先进工作者。2013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高层次人才人选。
     
 
地质英才培养计划

 

   

高红芳—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海洋地质矿产调查及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6项国家一类重大地勘专项项目和3项国家级综合研究科研项目,其中7项已经全部完成,经专家审阅为优秀;主持编写技术报告9部和项目技术设计书5本,制定的技术方案和撰写的技术报告均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以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1个国际地质编图项目、2个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2011年12月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首批人选。

     
 

  杨楚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广州地质调查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油气地质、海洋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项目骨干或负责人先后参与国家、部委各类项目十余项。目前主持“海洋地质保障工程”调查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土资源公益专项1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4篇,合著专著1部。2007年在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上获中青年优秀论文奖。2011年12月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首批人选,2013年4月入选“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首批人选。2013年5月荣获第一届“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付少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资源的海洋地质和地球化学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专项地质勘查项目,提交地质勘查成果报告24份,其中19份成果报告获得优秀级。主持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10份。以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2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院士基金项目课题、1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个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课题。正在负责和参与国家专项地勘项目2项、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7篇,SCI和EI收录3篇),参与发表专著三篇。
     
 

  姚会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广州地质调查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深海资源调查与研究方面的工作,先后主持各种专项项目6个,参加6次大洋科考及1次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并两次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目前主持“十二五”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与开发项目1项、“数字海洋地质工程”项目1项。在该领域独立及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4篇被SCI收录,2篇被EI收录。2013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2015年入选“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是国土资源首批科技创新团队--深海矿产资源科技创新团队--的成员之一。
     
 

  蔡观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或项目骨干先后参与国家、部委各类项目十余项。目前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项,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2013年12月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第三批人选。
 
上一篇:人才队伍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