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根据研究项目工作需要,在项目负责人姚永坚教授级高工的带领下前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项目交流与检查工作,同时邀请姚伯初教授作指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周江宇教授和王龙樟教授负责盆地构造格架与沉积响应研究课题。王教授在结合前期地震剖面的解释、钻井资料、地层对比、主要构造样式的识别、主要沉积-火山作用的判识以及对沉积和构造演化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地震界面、地震层序和超层序的划分方案。为了客观地反映研究海域地层的变化特征,介绍了利用层速度进行时深转换的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时代地层的沉积厚度分布情况、沉积相特征等;项目负责姚教授介绍了广海局对工区地震界面、层序划分的方案和依据,并与南海西南部和北部同时期的地震界面做了对比,对各界面的分布、上下层序的接触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事件,一一做了说明和展示。姚教授着重介绍了对构造边界的位置和构造单元划分的初步认识。随后,双方就图幅内地震界面、地震层序、构造边界位置和构造单元划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针对前期工作成果提出了修改意见。整个交流过程中,姚伯初教授就工区内沉积相的分布、构造边界的地质属性、构造单元的划分与命名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所 吴峧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