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6日,战略所邀请我局曾维军老专家作了地震解释知识讲座,针对战略所年轻人专业差异大、地震解释缺乏实践经验等实际问题,曾老先生首先从我国地震勘探发展历程开始介绍,讲述了我国从50年代人工画地震剖面同相轴开始,到60至70年代的依靠自力更生的模拟剖面发展阶段,再到80年代后以进口装备为主的地震勘探迅速发展的总体脉络。
在地震剖面解释方面,曾老先生从框架搭建(划分地震地层)再到细节刻画(层序充填)的地震剖面解释思路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地震剖面解释步骤:(1)首先横向追踪强相位以识别地震反射界面;(2)划分地震地层,分析地层接触关系;(3)根据频率、振幅、连续性、相位平行分布及发散情况刻画层序充填;(4)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识别断层及其组合样式;(5)褶皱、岩浆岩、底辟刺穿等地质构造及特殊岩体的识别。曾老先生还介绍了地震剖面解释中常见的陷阱实例,包括多次波、断面绕射波、侧绕射、向斜构造的回转波、由碳酸盐或火成岩造成的反射空白带、因岩性变化造成的背斜假高点等,对每种陷阱实例的地震剖面表象及成因作了详细解析。
在地震解释成果如何转化为地质成果方面,曾老先生介绍了时深转换中速度求取过程,以及最终形成地质图、构造图、厚度图和岩相古地理图等地质成果图件。
在交流讨论环节,曾老先生结合南海实际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并讲述了南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周缘盆地典型地震剖面特征。曾老先生最后还告诫我们年轻人:“解释地震剖面如同野外地质旅游,见多自然识广,也不要怕犯错误,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战略所 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