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我局研发的“针鱼”地热探针成功伴随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南海,并完成其中1个站位的海底热流测量任务,获得了宝贵的海底温度、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地温梯度数据资料。
据悉,"蛟龙"号自6月中旬奔赴南海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作业,目前已完成第一航段任务返回锚地。第一航段,"蛟龙"号共完成10次下潜。在我国南海完成了冷泉区的6次下潜和海山区的4次下潜。其中,“针鱼”地热探针随"蛟龙"7月9日下潜,并于水深1200米处的海底,完成1个站位的海底热流测量任务。
据“针鱼”探针研制负责人、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行介绍,地热探针是一种重要的近海底深海探测工具。主要用于深海表层沉积物的热流探测。常规的海底热探针不能满足在深海环境下探测局部特殊地质体中精细的热状态和热结构的技术需求。对此,我局技术人员历时2年为海底机器人量身定做了海底热流探针,并命名为“针鱼”。
2012年10月,“针鱼”海底热流探针在我局“海洋四号”船进行了多次的温度测量校验、海底数据采集的仿真测试。今年3月,又在“海洋六号”船的“海狮"号海底机器人系统上进行了采样试验,今年7月,又随"蛟龙"号完成站位测量。这些深海试验和生产实践活动,为“针鱼”探针的技术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不断丰富了南海海底热流数据,为开展海底特殊构造的热流探查做技术准备。
(党委办公室 陈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