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第二航段任务

发布时间:2011-09-15

    北京时间9月15日上午7:30,在“海洋六号”船临时党委领导下,经过65位科考队员的共同努力,执行中国大洋23航次科学考察的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了第二航段科学考察任务,顺利抵达西太平洋的关岛进行油、水及生活物资补给和修整。
    海洋六号船自8月9日离开夏威夷火奴鲁鲁,赴中西太平洋海山区继续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第2航段科学考察任务。于8月15日到达作业海区,转战七座海山区,完成了五座海山的设计任务。先后采用深海浅钻、深海摄像、多管取样、箱式取样、温-盐-深测量和浮游生物拖网等调查手段,了解中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的分布状况,为初步评价海山的资源积累资料;同时,还将现场采用X荧光仪测定结壳的化学成分和品位;并开展了现场生物和水体的分析测试和预处理,满足海洋环境基线调查的需求。经过33天的紧张工作,至9月11日全部结束调查工作。
    本航段中,海洋六号船首次获得最长98厘米的深海钻探样品,并在多座海山钻获了令人满意的富含结壳的岩芯样品。这种样品一般上端为深褐色板状结壳,下端为浅色的礁灰岩,有的中间还有过渡层,浅色角砾和斑状结壳。科考队员兴奋地称这种富含结壳的岩芯样品为“白加黑”。
    深海浅钻是中国大洋23航次的重点调查手段,首次在“海洋六号”船上使用。经过多次的摸索和改进,科考人员们已总结了一套比较安全而有效的调查施工办法,现已完成本航次深海浅钻设计工作量的大半。
    第二航段科考期间,海洋六号遭受了4次台风或热带低压影响。科考队员们还及时化解了调查设备止荡困难等困难,攻关修复了损坏的光纤缆,并在艏侧推突发故障的紧要光头,尝试在单侧推情况下操作动力定位,迅即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保障后续科考工作的正常开展。
    结束调查后,“海洋六号”船赶往关岛补给。途中,恰逢中秋传统佳节,海洋六号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了跨越太平洋的远程视频慰问和海陆亲情对话活动,当晚还在直升机平台举办了中秋游园,使全体科考队员在太平洋上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
    第一航段结束后,海洋六号靠泊夏威夷火奴鲁鲁港进行补给休整。第二航段为8月9日-9月15日,海上工作长达38天。海洋六号自6月28日起航以来,科考队员们为国家弃小家,告别祖国、亲人已近三个月,连续、高强度的海上工作,65位科考队员们经受住了精神和体力的巨大考验,在船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发扬“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海洋六号精神,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圆满、超额完成了第二航段任务。今日靠泊关岛。关岛(Guam),位于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是通向密克罗尼西亚(西太平洋诸岛总称)的门户,为美国海外属地,是美重要军事基地。
    中国大洋23航次是“海洋六号”船投入使用以来,首次离开祖国上万公里远赴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航次分为3个航段,累计时间约120天。中国大洋23航次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担任第二航段临时党委书记、首席科学家的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何高文博士。本航段共有65位科考人员,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主体,此外,还有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北京先驱公司等单位的科学家参加科考工作。

(党委办公室 陈惠玲)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