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至6月3日,德国波罗的海海洋研究所Jan Harff教授及其夫人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合作处柏琴副处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王嘹亮副总工程师,环工所郑志昌所长和林进清副所长,区调所邱燕所长,海南省国土厅李福教授以及祝斌强、朱本铎、孙桂华、甘华阳等人的陪同下环海南岛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海岸带地质考察。其中,王嘹亮副总工程师因有公务于6月2日提前返回广州,另在6月1日三亚市国土资源与环境局李科长热情应邀加入考察团为在乐东黄流期间的考察活动作引导。 本次行程考察的内容主要为海南岛沿岸的地质地貌特征及地壳隆升遗迹,包括文昌铜鼓岭花岗岩侵入体及海蚀穴,三亚鹿回头岛的珊瑚礁、海滩岩及断层海岸,乐东黄流的三级沙坝阶地、莺歌海盐场、泻湖和海滩岩,东方八所鱼鳞洲的海蚀柱及海口的古火山口等。其次是对东方八所港进行调研,为今后项目中工作船舶的停靠作筹划。另外考察团还参观了途径地点的部分人文景观,如文昌的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和海口福山镇咖啡种植园等。 此次考察的路线从广州出发到达海口之后沿海南岛海岸线顺时针方向行进,途径文昌、琼海、三亚、乐东以及东方八所等地,最后再次到达海口乘机返回广州。 考察过程中Jan Harff教授表现出了极强的敬业精神,仔细观察了所到的每一个地质现象,不时咨询当地的地质专家李福教授,与考察团其他成员热烈讨论并在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和建设性意见。在文昌铜鼓岭考察花岗岩侵入体及海蚀穴时,他提出应用目前先进的GPS定位观测系统,间断性进行数次观测,即可得到当地地壳隆升的速率。 在考察三亚鹿回头岛断层海岸时,Harff教授则对当地的花岗岩侵入体中两条基性岩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李福教授及考察团其他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得知海南本地科研部门对这些侵入体的研究还不深入时,他提出可以采用测量当地地热场的方法来确定这些侵入体在现代是否还有活动的迹象。他认为这些现象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提到如果他是该地区的地学研究的负责人,他一定会将这里的地质现象纳入研究框架中。 在乐东黄流,Jan Harff教授询问了当地三级阶地的形成年龄,当得知形成年代数据仅根据沉积物中的微体化石等常规方法获得仅能确定为晚更新世时,他指出目前可用光释光(Optical Stimulated Luminance, OSL)方法确定较为准确的年龄,并当场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采样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东方八所考察鱼鳞洲海蚀柱时,Harff教授不仅亲自爬到海蚀柱上,还绕巨大的海蚀柱观察了一圈。在详细观测了海蚀柱的岩性、破裂和遭受侵蚀的状况之后,他指出海蚀柱南面的侵蚀程度要强于北面。而在询问了当地的潮汐差和盛行风向之后,他进一步提出,该海蚀柱将在数十年之内侵蚀殆尽。鉴于该海蚀柱的破碎和侵蚀状况严重,顶部巨石松动的情况,教授指出当局应该把海蚀柱附近划为禁区,以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考察完海蚀柱之后,Harff教授还重点考察了附近的八所港,询问了该港的基本情况以及能够停靠的船舶吨位限制,为合作项目中德方太阳号考察船来华工作时的停泊补给作初步筹划。 在考察过程中Jan Harff教授同时还与柏琴副处长就合作项目的事宜做了深入的交流。本次考察不仅使Jan Harff教授对海南岛特别是北部湾沿岸的海洋地质状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广海局相关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了解掌握海南岛地质背景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为今后相关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环海南岛沿岸带地质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