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我国首幅实测编制海洋区调成果出笼

发布时间:2004-03-25
2004年12月13日,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交的1:100万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在北京通过了评审,由李廷栋院士、陈毓川院士等9人组成的评审专家组认为:这是我国第一份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编制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可以满足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需要,在浅、中、深层综合调查和解释方面具有创新,为全面开展1:100万海洋区域调查起到了示范作用。成果被评为优秀级。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是摸清“海洋国土”家底最有效的手段。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基础性、公益性和综合性的地质工作,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海洋地质工作的水平和程度,也是在海洋行使主权的标志之一。我国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按统一的国际分幅标准可分为16个图幅,永暑礁幅编号为C49。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下达了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任务,并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范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海洋四号”船在2000-2003年间,共完成了4个航次的海上资料采集任务,采集单道地震、重力测线、磁力测线1519.63千米,多波束测深7525.7 km,海底底质取样106个站位,其中包括大型重力活塞取样3个、有缆重力取样33个、箱式取样7个、抓斗取样63个,完成沉积物样品室内测试分析,并利用其它项目开展了地球物理综合测线13830km、多波束测深资料18600km、地质取样119个站位的调查和测试分析。
    项目研究人员根据上述调查和测试分析资料,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成果,综合分析了这一图幅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第四纪地质、地层、岩浆岩、地质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等,提交海底地形地貌图、海底地质图、构造图、矿产图等各类图件24幅、说明书7份、成果报告1份,取得了丰富成果。
    通过这项工作,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已基本查明了图幅内陆架、陆坡和深海盆地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讨论了地形地貌资料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区内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论述了重力、磁力和人工地震波场特征,进行了重磁场分区;综合解释了沉积盆地、断裂构造、火成岩、地壳结构等地质构造特征;阐述了晚第四纪地质特征,论述了表层沉积物类型、沉积作用和分布规律,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气候演变历史;讨论了地层特征,进行了区域地层对比,探讨了沉积间断,建立了综合地层柱状图;划分了构造层和区域构造单元,分析了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特征,探讨了地质构造发展史;论述了图幅内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资源远景,探讨了固体矿产资源的种类、成因及其潜在意义。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重要进展。
    据项目承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介绍,我国管辖海域尚缺乏全面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远不能满足国家中长期海洋规划和未来大规模海洋资源开发、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建设、海域划界等需求。因此,加快我国海洋区域调查工作的步伐,尽快摸清我国“海洋国土”家底,任务十分紧迫。

                                           (党委办公室 陈惠玲 图片提供吴庐山

1:100万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在北京通过了评审

黄永样总工在给评审专家们介绍项目成果图件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