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中德合作首次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相关学科研究

发布时间:2004-03-10

3月10日,我局与德国基尔大学Leibniz海洋科学研究所,在广州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这是中国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领域中首次开展国际合作。
    签字仪式上,我局局长马申达与德国“太阳号”船船东RF公司主席CasparGraf von Spee博士签署了租用“太阳号”科学考察船的合同,我局总工程师黄永样与德国基尔大学Leibniz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Erwin Suess教授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被喻为石油的替代能源,是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的未知能源,具有巨大的能源意义和环境效应。它与自然环境处于一个十分敏感的平衡之中,当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导致各种环境效应。对这一新型能源的勘查开发已成为当代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这一合作项目将利用先进的德国“太阳号”科学考察船进行地质取样和海底声像探测,通过对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分布及特性研究,了解甲烷循环过程,研究释放甲烷的“冷泉”特点,获得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评估这一区域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潜在作用。
    中德双方将联合组队,共同进行海上科学考察。项目将对表层海水游离甲烷和二氧化碳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对沉积物孔隙水进行化学、同位素分析测试,追踪甲烷的释放和通量;通过水柱图像分析,研究海底到水体的甲烷释放和通量;通过自生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研究甲烷碳的长周期沉积。
    项目起止时间为2004-2006年。双方的首席科学家分别由德国基尔大学Leibniz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海洋环境地质研究室主任ErwinSuess教授和我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教授级高工担任。今年,将在南海北部陆坡联合执行“太阳号”船SO177航次。航次分为两个航段:第一航段时间为 6月2至21日由我局黄永样总工程师担任第一首席科学家,德国ErwinSuess教授担任第二首席科学家;第二航段为 6月22日至7月15日由德国Erwin Suess教授担任第一首席科学家,黄永样总工程师担任第二首席科学家。
    德国基尔大学Leibniz海洋科学研究所在水合物调查与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尤其在海底水合物高清晰摄像调查与采样、地球化学探测和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和水合物识别技术方面具有特长和优势。ErwinSuess教授是目前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资深专家和权威人物,在推动世界水合物研究的发展和发挥大洋钻探计划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作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多个水合物方面国际合作项目和4个航次的首席科学家。
    1999年以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陆坡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南海北部陆坡获得了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底摄像等多信息天然气水合物证据,充分表明南海北部陆坡赋存有天然气水合物。并确定了合作项目的两个研究区分别是:东沙海域、西沙海槽,其中东沙海域为优先研究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受寿嘉华副部长的委托,代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参加了这一签字仪式,并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向德国基尔大学Leibniz海洋科学研究所和RF公司及Suess教授、vonSpee博士对项目的促成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张洪涛副局长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对中德合作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他说:“本次中德合作协议和租用“太阳号”船合同的签署肯定有助于加强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德国基尔大学Leibniz海洋科学研究所和RF公司之间的了解和合作。通过中德双方科学家的努力,合作项目肯定会取得成功,获得突破性成果。双方的合作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今天的签字仪式,仅是我们与基尔大学合作的第一步,希望双方发挥出更多的想象力,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为认识地球、利用资源做出努力。”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